共检索到 202 条数据
-
“干年药都”如何打假 2021-08-26
“干年药都”如何打假
-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2020-06-01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
-
中国非遗保护公开的“武林秘籍”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读后感 2020-06-01
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风生水起,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高歌猛进,这与王文章先生的极力倡导和大力推动分不开。王文章先生曾担任文化部分管非遗保护的副部长,并长期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我们经常在重要媒介上读到王文章先生的文章,或者在全国“两会”上见到记者对他的访谈,或者在全国性会议、论坛上听到他的讲话。每每读到、见到、听到,总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受。他的非遗保护理念与观点,有些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的准则与原则,成为全国非遗保护的圭臬;有些体现在省级非遗保护顶层设计相关文件中,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
11月相约昆明,非遗大会将迎新“风景”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咏园召开 2020-06-01
“文化和旅游就像诗和远方,二者的渗透与融合是一种互动要素资源的整合,纺织非遗应该在文旅融合中贡献一份力量。同时,非遗工作应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为人们的美好生活愿景提供更有品质、更高品位且偏向‘轻奢’的产品。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我们重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等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从政府到民间,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声很高,也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并提供了一些资金上的支持,但很多“非遗”项目依然举步维艰,濒临灭绝。一味地保护只是人为延缓了部分“非遗”资源消亡的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代在变,我们所有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的人也必须跟着改变。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配合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增强自我造血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对自身价值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以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关系为研究基础,提出五种可行性发展路径,深入探索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新思路。
-
论新时代区域性艺术类“非遗”应用传承的发展策略* 2020-06-01
应用性保护解决了“非遗”当下存在的合理性,激活其外在商品层面的市场经济价值,通过其自身的市场价值的体现,使之能够有自我造血的能力。然而,从固化的保存到应用激活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市场的商业化,传承生态的断裂,协同共享和开放性意识不够,造成的文化艺术精神实质的迷失,社会性的共同应用的缺位。加之,文化自信的不足,造成了国际性的宣传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探究其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根源,探索新时代区域性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用传承发展策略,无疑成为当下极其重要的问题。
-
“一带一路”中国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0-06-01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对世界发生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等众多挑战所提出的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与我国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共同提高和发展。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GIS地理分析法,分析我国沿线各省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中国沿线体育非遗级别分布各异,类型多样,呈条、带状分布,有集聚特点,并结合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意见,这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带一路”中国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0-06-01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对世界发生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等众多挑战所提出的倡议,其目的就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与我国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共同提高和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GIS地理分析法,分析我国沿线各省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中国沿线体育非遗级别分布各异,类型多样,呈条、带状分布,有集聚特点,并结合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意见,这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