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0 条数据
-
熏陶渐染 成就未来——“蒲公英行动”与“少年非遗” 2020-06-0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缅甸、越南接壤,有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等13个世居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一、“蒲公英行动”牵手“少年非遗”“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国际性课题。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守护人类精神家园和文化基因是我们的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传播媒介的活态文化遗产,因此,人的传承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少年非遗”这一概念
-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之路 2020-06-01
非遗+项目体验 高标配置旅游体验 苍山洱海,守护最质朴的蓝白之韵。飞针走线,扎出千年时光。大理扎染2005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当地白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技艺之一,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和审美情趣。
-
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步入新时代 ——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昆明举办 2020-06-01
近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主题大会在云南昆明学院举行。大会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的指导下,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纺联非遗办公室、中纺联新闻中心、云南昆明学院、首创置业首新事业部昆明公司、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承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原会长王天凯、党委副书记
-
开启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新时代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 2020-06-01
11月2~3日,以"开启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新时代"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云南昆明召开,这是校企协共同发展非遗事业的一次合作壮举,是一个行业践行社会责任、传承传统文化的标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国家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贯彻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
-
活在民间的“阿诗玛”——云南叙事长诗《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访谈录* 2020-06-01
传承人简介:王玉芳,1942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宜政村,被称为"活在民间的阿诗玛"。2006年,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王玉芳被命名为《阿诗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也是目前惟一健在的《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从小向父母学唱《阿诗玛》,年纪轻轻,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金嗓子"。46岁时,参加了石林彝族自
-
“滇之瑰宝 ——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 2020-06-01
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滇之瑰宝——乌铜走银精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以126件(套)乌铜走银精品展示为主线,以工艺制作和活动体验为辅线,结合专题讲座、播放影视资料、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乌铜走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独创、中国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铜艺双绝"。该项技艺历经沧桑,几近失传,后幸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大师等人不懈努力,使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
纺织非遗将赴云南织就"诗与远方"!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结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指导方针,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融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7月3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咏园举行
-
“非遗+旅游”再燃云南魅力 2020-06-01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