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 条数据
-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研究 2020-06-01
黔东南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如何利用非遗资源优势助推黔东南乡村振兴成为当前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分析黔东南非遗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黔东南非遗产业化对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
“一带一路”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 2020-06-01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透过"一带一路"的视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以"一带一路"为机遇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政府、企业、高校、传承人四个视角的策略与合作,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性保护和继承性保护的途径,创新性地在保留非遗文化本真的条件下,实现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将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生活,以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文化经济发展,满足集体身份识别和认同,在多种文化发展兼容与冲突中,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
-
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好的关键在于产业化,非遗产业化是最好的传承,推进非遗新兴业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孕育新的发展机遇,不仅能够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历史价值,而且能够实现非遗产业化的经济价值。文章回顾连云港非遗产业化进程,发现由于传承人匮乏以及非遗与产业化结合的弊端等因素,连云港非遗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本文基于连云港非遗产业化现状,从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和促进非遗动态保护等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路径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前景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内涵、提高非遗文化资源利用,建设美术类非遗文化产业综合性园区、增强非遗文化附加价值,依托不同规模文化节日及文化展览会、提升非遗衍生产品产值,积极借助并运用现代网络平台与资源、扩大衍生品的宣传效果,通过各大高校优质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有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维度,提出了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在有效继承弘扬与保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拓展其衍生品产业化发展渠道,充分将其资源有效整合,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产值。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发展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世界第一,水木清华、 百卉千葩.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却也面临着创新困难的命运.文化创新、 产业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当下,创新发展成为国际热议的话题.我们如何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摆脱难以为继的状态,使非遗创新驱动非遗发展?这些追问亟须解决.
-
非遗数字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生根于先辈的劳动与生活中,它所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精神财富,也是其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体现,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运作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贵州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新兴的数字化技术保护和传承“非遗”是普遍的趋势,分析数字化技术在贵州“非遗”产业化运作中的应用,能够对其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供参考。
-
“一带一路”视域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 2020-06-01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议。文章透过"一带一路"的视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以"一带一路"为机遇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政府、企业、高校、传承人四个视角的策略与合作,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性保护和继承性保护的途径,创新性地在保留非遗文化本真的条件下,实现非遗文化的产业化。通过文化经济发展,满足集体身份识别和认同,在多种文化发展兼容与冲突中,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0-06-01
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然而许多传统表演艺术、传统美术、传统制作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文学、礼仪节庆等文化形式却由于资金、管理等诸多原因,濒临消失。山西"非遗"产业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有助于"非遗"本身的保护与传承、山西整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山西"非遗"产业化的发展已取得许多成绩,但依然存在产业分散、产品简陋、宣传不到位、缺乏外援、过度产业化等问题。因而,应从政府、企业、学校、民间艺人等多角度出发,全面推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