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4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践研究 2020-06-01
三明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山区,"林深水美茶香人长寿",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同时历史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留存有深厚多样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活态"这一特殊性传承模式流传至今,在传统文化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三明地区的"非遗"项目并未得到充分、稳定和有长远谋划的开发,导致对其的多角度继承保护、推动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市场日趋成熟,依托文化创意产品理念和框架,将三明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开发成为知名的非遗文创产品具有较好的可行性。鉴于此,非遗领域人员应精准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精髓,将传统非遗项目与现代设计元素有机结合,为非遗文创产业开创广阔前景。
-
新时代非遗文旅产品开发模式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如何对其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文创产品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非遗文旅产品的设计展现出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对非遗元素在文旅产品中的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目前旅游业与非遗文旅产品融合的3种主要发展路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使旅游产业与非遗文创产品共同获益、制造出消费者认可的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融合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了科学的可实施方案。
-
活态传承视域下的非遗产品开发* 2020-06-01
活态传承是当前最活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从创新的角度去解读非遗活态传承或者从活态传承的角度观照产品设计创新都非常适宜。保护与创新之间的失衡、地域文化与传统观念过度剥离、产品内涵的单向传递导致文化"代入感"的下降是当前非遗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坚守非遗定位和提升非遗活力两条原则出发,本文以夹角江年画为例提出保护技艺"原生态"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讲究良好形式与关注非物质性内涵并重、从单个非遗视角转向多元文化视角、从单向"诉说"转向双向"交流"的设计对策。
-
消费者非遗产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2020-06-01
本文首次尝试性探究影响消费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非遗产品)购买的前因,利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消费者知识对文化认同与产品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并验证感知稀缺的中介效应。研究还阐明了消费者对非遗产品的消费与对工业化生产的产品的消费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和决策机制。本文研究不仅补充和拓展消费行为研究,也为非遗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结论能促进市场实践者理解非遗产品和传统手工技艺产品的消费心理机制,并最终有助于推动非遗产品和手工行业的传承和发展。
-
GAN 技术在传统竹编元素生成中的设计 2020-06-01
目的探究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成方法,将之运用至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中,在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方面进行尝试。通过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和运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足,文化元素陈旧匮乏等现实问题。方法以瑞昌竹编的传统文化元素为例,综合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包括对瑞昌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深度访谈,将采集的竹编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模型系统,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技术训练计算机GPU,使其衍生出新的文化元素,建立瑞昌竹编文化元素库。结论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迭代计算出的瑞昌竹编传统文化元素既具有传统纹样的艺术性又兼具信息时代对设计衍生的时效性要求,同时还符合当代社会对时尚偏好的追求。将其运用于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当中,使文创产品成为传播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载体。
-
“非遗”元素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创新的技术路径研究 ——以韶关市乳源瑶族为例 2020-06-01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拥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性、创新性、实用性、多元性、情感寄托性等鲜明特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长河中珍贵的宝藏,闪耀着文化精华的光芒。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存在设计理念缺乏创意和易被复制、缺乏技术、人才、资金支持等问题,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韶关市乳源瑶族"非遗"元素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融合的技术路径,涵盖了服装、首饰、装饰、文具等领域,借助校园文创产品这一新载体进行研发,瑶族"非遗"向现代生活应用转型,为其传承带来生机;同时呼吁更多传承者坚守手艺,保护与传承瑶族非遗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让遗产"活起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指明了方向.非遗传承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在保护、利用中诠释和丰富其价值.深挖非遗文化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下简称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非遗传承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通过研究认为非遗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多元主体参与,搭建平台,研发文创产品,借助线下、线上双渠道推向市场到达目标受众以实现政府、非遗所在地社区组织及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三方共赢,即"1+1+2+3"模式
-
信息化背景下南京非遗文化元素的新媒体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近年来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希望。南京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包含南京云锦、秦淮灯会等145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南京众多非遗文化传承中,其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在如今信息化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信息化背景下南京非遗文化元素的新媒体文创产品的开发展开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我国整体的非遗文化传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