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立法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我省是非遗的资源大省。目前,全省共有七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9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3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35位,设立了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一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

  • 花垣绣出新天地 2020-06-01

    以苗绣为代表的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不仅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带领花垣脱贫致富的关键。目前,花垣县已建立州级非遗扶贫工坊3个、保护基地3个、各级各类非遗传习场所58个。"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永远淡然恬静,即使不是大团圆结局也不会让人感觉到过多的悲伤。一篇《边城》让湘西进入世人的眼中,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边城》的原型所在地就位于花垣县,文中的茶峒即为现今花垣县边城镇。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遗憾的是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 2020-06-01

    6月1日,北京市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北京市首部关于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推动具有北京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科学的法律保障基础,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条例》强化了调査和保存制度,完善了分类保护措施,并要求政府结合节庆、庙会、国际交往等活动宣传展示非遗,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址等为非遗提供传播场所等

  • 2018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落幕隋朝宫廷贡品麦秆画走进水贝 2020-06-01

    2018年10月10日—10月30日,由罗湖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主办,罗湖区教育局、罗湖区水贝金座、罗湖金石博物馆协办,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8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下文简称深圳非遗周)正式拉开序幕。本届深圳非遗周的主题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展示展演,开设一系列日常展览、非遗活动周和非遗进校园、社区等活动,让民众走进非遗,体验传统文化在悠久岁月积淀后的魅力。

  • 通过文化自愈机制来探索非遗的深层意义 2020-06-01

    自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非遗保护运动在中国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十多年了。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和有关机构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并对挖掘、整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各地非遗名录中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在当代人的记忆中并没

  • 文化产业园区环境下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发展研究 2020-06-0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民族手工艺类的非遗文化因其性质原因受众更广泛,在众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每一个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国内许多已经被人们熟知的手工艺项目而言,柯尔克孜族刺绣尚有待被充分了解并挖掘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它的创作群体多来源于普通牧民,相关产业园多建立在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乡镇中。通过对新疆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乡及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产业园的调研,引发当代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文创产业发展的思考,探究其特殊背景下,生产性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 福建省遴选推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会在连江顺利召开 2020-06-01

    2019年9月19日上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在连江召开了福建省遴选推荐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会。出席此次评审会的领导有省文化和旅游厅林守钦副厅长、非遗处苏忠明处长、机关纪委苏前松书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秀梅主任等。参加此次评审会的有来自北京及全省的专家评委共32名。评审会经过两天紧张、高效的评审,最终顺利遴选出福建省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共计30项。

  • 从复兴走向振兴——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道路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兴未艾,传统工艺美术在新环境下的文化属性愈加凸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中,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是中国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系列研培计划的开展,更好地推进了文化保护工作。同时,将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推广、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及文化经济发展相融合,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现象。当然,传统工艺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从复兴走向振兴,是一个有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展开的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