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以文化创意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美学效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与旅游利用,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命题,它甚至成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而如何在科学保护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和精神的非遗资源的基础上,使其得到有效的利用、活化和充分发展,则是需要学界深入探讨和解决的一个综合性课题。据此,本文提出的思路及基本观点是:以文化创意激活非遗资源的旅游美学效

  • 太极拳申遗成功,传承从敬畏开始 2020-06-01

    新闻事件: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广泛关注。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即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太极拳申遗成功,意味着太极拳受到的关注度会更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嘉兴实践 2020-06-01

    紧抓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首位战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入实施、禾城文化复兴战略打响三大机遇,实施"五大工程",打造非遗保护传承的"嘉兴模式"、非遗开发利用的"嘉兴现象"、非遗融合发展的"嘉兴经验"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挖掘其内涵,为促进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新生机。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之源,也是吴越文化传承地

  • 教育与合作从高校“非遗研培”思考传统工艺的再造与活化* 2020-06-01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重要门类之一,尤其是传统手工艺术,有许多依然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产业,活跃于当代社会生活。2016年,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把国家非遗保护实践和工作理念上升到新的高度,提炼出三个理念: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2017年,项兆伦同志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经

  • 学校教育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综述* 2020-06-01

    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重在探寻学校少数民族"非遗"教育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策、价值与作用;在实践层面主要围绕学校"非遗"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专业与课程、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师资队伍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理论视角以及地域性、交叉性特征,但优秀研究成果缺乏有效推广,实践研究缺乏一定的持续性。以多学科交融的视角构建"非遗"学校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应然追求。

  • 资讯 2020-06-01

    非遗牛年大集云上开启(本刊讯)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非遗牛年大集"活动于2021年1月24日启动。活动以"寻得年味,解得乡愁"为主题,即日起至2月26日,消费者可以畅享"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好物、品非遗美食、赏非遗绝技"的线上大年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王晓峰表示,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积极响应"非必要不返乡"的号召,就地过大年。此次"非遗牛年大集"为不能回乡的人们搭建了一座情归乡里的"云桥",用非遗解乡愁。"非遗牛年大集"也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艺、走进生活、走向市场的桥梁。希望通过"非遗牛年大集",让更多人认识非遗、喜爱非遗、保护非遗,进而推动非遗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实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李志刚)

  • 文化基因 影像传承 中国·青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评选纪要 2020-06-01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国于2004年加入《公约》。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作为当之无愧的"非遗"大国,近些年,广大摄影人也在通过摄影媒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记录、挖掘提炼、传播推广。

  • 你中有我 相融相生:浅谈新时代非遗传承与传播 2020-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项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向纵深发展,对传承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非遗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