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山西实践 2020-06-01

    近年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部门把“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非遗保护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领域的新亮点。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对策 2020-06-01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保护.对待非遗文化,转化为旅游业资源或特色商品是两条非常光明的保护方式,借用社会力量和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与保护.以期能够让大量的农村非遗文化能够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 关于沁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沁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怀梆、唢呐艺术、高抬火轿、"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等都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当地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保护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立资金扶助机制、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建设高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人才队伍,深入宣传,增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意识等,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权利维度辨析:以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民俗的诉求为例 2020-06-01

    国际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的形成有着若干源头,其中包括目的论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对本国民俗进行保护的诉求。这一诉求既有"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构建民族国家认同的因素,也有保护遗产持有社区的文化与经济权益的现实背景,还有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层面遗产保护话语权的维度。以劳里·航柯为代表的民俗学者则为"非遗"保护理念与实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持。《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是国际层面相关讨论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今天"非遗"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原则和保护社区各项权益提供了伦理参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创意维度思考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主要经历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三种保护方式,并不断结合立法保护推进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持久性和完善性。抢救性保护是基础,整体性保护保障,生产性保护是动力,立法保护是支撑。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

  • 浙江金华:多彩非遗活动亮点纷呈 2020-06-01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浙江省金华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非遗保护、金华实践"为主题,以"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激活非遗""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等为主题口号,将非物质文化遗

  • 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即为推进我国民间宝贵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有别于传统文化保护.由于非遗的特殊情况,不易于博物馆收藏、呈现,所以我国鲜有针对非遗展示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信息技术在非遗保护中得到了一定推广,并收获了良好的应用成效.由此可见,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阐述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的内涵特征,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如何促进非遗保护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 “非遗+旅游”再燃云南魅力 2020-06-01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