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7 条数据
-
“非遗”舞蹈元素对群文舞蹈创作的体现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世界各民族各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的民族舞蹈,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仅仅提盒民族生活方式,符合民族的审美特点,是我们甚至世界非常珍贵的一笔文化财富,首先我们要保留原有的文化基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能随意去改变,这就是非遗舞蹈再现和创作概念的区别。
-
移动互联时代非遗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探析——以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有效载体,代表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是当前亟需进行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通过纪录片载体,使部分面临消亡危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记载,是广电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本文以系列纪录片《宜宾非遗》为例,探析在移动互联时代非遗纪录片的价值、创作与传播。
-
“非遗 舞蹈”让舞蹈创作与文化传播“两全其美”——回族舞蹈《公婆戏》观后 2020-06-01
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中,由银川艺术剧院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元素而创作的舞蹈作品《公婆戏》令观众们眼前一亮。本文正是笔者对此作品观后的感想和思考,并通过对该作品中“非遗+舞蹈”创作方法的进一步探析,认为运用其来进行舞蹈创作,既能为舞蹈创作增添了新活力,又能为文化传播增加了新途径,乃是让舞蹈创作与文化传播“两全其美”之事。
-
艺苑春秋:奋进中的高安市采茶剧团 2021-08-26
艺苑春秋:奋进中的高安市采茶剧团
-
大运河文化带城市形象系列海报创作过程探究 2020-06-01
大运河是中国伟大的水利工程,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推动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运河文化带是以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指导,以运河水工遗存、附属设施和相关遗存为基础,以运河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为主要对象,以运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主要载体的带状功能区。"①随着申遗成功和国家一系列发展规划政策的颁布,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提升运河城市形象品牌的世界影响力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城市形象是人们对某一
-
一甲子守护民间艺术的非遗传人 2020-06-01
鲜艳的宝塔顶,船头"梢公"撑篙引船,船上坐一"仙姑",船尾"摆梢婆子"手握破芭蕉扇随船而行,还配有敲锣打鼓、拉琴,唱词即兴创作。采莲船作为湖北传统民俗舞蹈形式深受百姓喜爱,2007年入选武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武汉江夏金口,一支"武汉采莲船"的民间非遗民俗表演艺术团队,将这一颇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送到金口每个村庄和校园,丰富了江夏百姓的文化生活,也担起了艺术传承的重任。学徒工巧遇汉剧大师
-
用好非遗资源 促进群文创作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将蕴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丰富艺术元素加以提炼,以现代创作的手法推陈出新,创作出既有鲜明地域特色、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摆在群文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和艺术特点,阐述用好非遗元素促进群文创作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意义。
-
非遗项目的舞台化传承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2020-06-01
舞台剧目《承·抬阁》是以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梅抬故事》为创作原型、由当地村民担任演员、经过职业艺术专业人设计编创的一个舞蹈作品,最终在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中获奖,由此激发了村民对文化振村的信心,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有效开发非遗文化项目,服务当代人民生活需求,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