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0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00)

共检索到 100 条数据

  •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2020-06-0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基地,民族文化进校园,对于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秉承"让每一朵花都绚丽绽放"的课程理念,挖掘地域特色,开发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特色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一次次对教材实施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创造美的素养。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践研究 2020-06-01

    本文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证分析非遗的制作工序、产品图形、DIY体验包、多样化衍生产品四方面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促成非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基于此,应重视非遗文化创意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图形元素创意设计,拓展多渠道多方式的文创开发。

  • 精准扶贫政策下非遗创意产业化路径研究——以湖北省来凤县的“西兰卡普”为例 2020-06-01

    本文试图探究精准扶贫政策下贫困地区的非物质遗产创意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考虑到调研地点的距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程度等因素,本文选择了湖北省来凤县的“西兰卡普”作为研究分析的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也将成为精准扶贫攻坚战中的有力武器。非遗创意产业化是既可以实现贫困地区真脱贫,又可以实现非遗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传承,是1+1>2的有效行为。而实现贫困地区的非遗创意产业化需要各环节一起努力,获得共同盈利的可持续循环过程。

  • 基于河北剪纸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 2020-06-01

    河北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本土特定的文化背景及风格艺术形式,其传承更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具有多重社会价值。本文旨在对河北剪纸特点、技艺和内涵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将其融入与现代人生活相关的各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方法,使其能与现代创意互动结合,探究一条在当代实现剪纸非遗传承、转化与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宁波泥金彩漆”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泥金彩漆是宁波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工艺"三金"(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之一,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可以看到它的雏形,在明清之际达到鼎盛,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泥金彩漆技艺逐渐淡出。目前仅宁波市还有传承此项传统手工艺,但与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泥金彩漆也面临着技艺失传、后继乏人、缺乏市场的局面。因此,对宁波泥金彩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并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视域阐述对这非遗文化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

  • 创意活化非遗 ——以东莞非遗墟市为例 2020-06-01

    东莞市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0项,资源丰富却又分散,且大部分是作坊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品的生产销售形式单一、渠道窄,无论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手艺还是其产品,对外宣传的途径少,文化价值未被充分挖掘。一系列的问题鞭策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不断思考要以何种形式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弘扬,促进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绝活”得以展示并保障销售。“东莞非遗墟市”就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个契合,是一个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活化实践。

  • 试论“非遗”文化与创意礼品的融合发展 2020-06-01

    近年来通过新媒体、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的传播,"非遗"文化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工匠精神和中国传统美学成为了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国人的骄傲.将"非遗"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和再设计,并将其运用到创意礼品中,二者的融合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为创意礼品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 试论广府庙会对“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品牌培育的重要意义 2020-06-01

    越秀区作为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荟萃,在广府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开展了很多创新性的探索,尤其打造出了"广府庙会"这一品牌活动,对新时期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由越秀区发起的"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就是在广府庙会的文化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对探索新时期节庆活动对文化品牌的培育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