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49)

共检索到 349 条数据

  • 谈虚拟现实背景下潍坊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非遗赖以生存的生态文化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在调查分析非遗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瓶颈基础上,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之间的耦合途径,构建现代语境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新思路。

  • 粤西貔貅舞元素在少儿舞蹈中的应用探究 2020-06-01

    民俗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粤西貔貅舞起源于民间生活,世代相习。将这类粤西“非遗”舞蹈元素应 用于少儿舞蹈表演中,拓展“本土舞蹈文化教育”,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满足孩子“快乐教育”同时也激发他们挖掘本土文化 的决心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突破 2020-06-01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以凤阳花鼓、井冈山全堂狮灯为例,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提出相关建议。从创新艺术形式、扩大传承人群、创新传习介质、打造非遗项目等方面寻找有效的传承途径,为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当代核心价值元素等提供启示。

  • 互联网+文创:走出传统非遗创新性发展的困境 ——以湖南木偶艺术为例 2020-06-0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非遗保护和文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名列世界第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诸如湖南木偶艺术等优秀的非遗资源,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记忆,更是世界的宝贵财富,然而其传承却普遍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困境。立足新时代,基于"互联网+"的产业新需求,通过个性化定制、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包装、VR/AR技术应用等创新手段,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探索一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让文创产品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非遗享誉全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特点及有效途径探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加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工作对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 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在江苏省的地级市—南通,《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虽然目前南通非常重视对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然而非遗开发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独特性,同时为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思路。

  • 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保护传承新思路——以汴绣为例 2020-06-01

    汴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销量萎缩、假冒产品横行导致其在产品保护、工艺传承上出现严重问题。文章总结了汴绣的艺术价值,分析了汴绣传承中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了三种保护措施,即构建汴绣数字化资源库,进行汴绣的数据归纳、存储;提取设计符号,将符号归类并探究其艺术形态;运用虚拟数字技术,展现汴绣"活态",实现汴绣表达与应用,从而力求保护汴绣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原文化,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新路径。

  •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研究——以昆曲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承袭的无形文化遗产,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濒危,亟须加强保护.文章以非遗项目——昆曲文化为基础,提取昆曲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结合产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试图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昆曲文创产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产业与文化相融合,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