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5 条数据
-
信息化背景下南京非遗文化元素的新媒体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2020-06-01
随着我国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近年来非遗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为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希望。南京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聚集地,包含南京云锦、秦淮灯会等145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南京众多非遗文化传承中,其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在如今信息化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信息化背景下南京非遗文化元素的新媒体文创产品的开发展开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南京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我国整体的非遗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
探析南京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0-06-01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开展研学旅游,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开展研学旅游的是一种特殊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深厚的南京具有丰富的非遗研学旅游资源,非遗研学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南京非遗研学旅游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仍存在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产品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行业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为了促进非遗研学融合,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非遗研学旅游发展;立足优质非遗资源,明确非遗研学主题;加强非遗宣传推广,培养专业研学人才;树立优质品牌,凸显南京特色。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策略 2020-06-01
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传统旅游开发正在向体验旅游开发转变。本文以体验经济理论为基础,从体验式旅游开发与传统旅游开发的区别着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的路径与方法。针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的开发策略:实现从文化遗产向旅游资源的转变、依据"非遗"特色编制主题产品谱系、根据体验维度影响作用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设计理念与技术手段提升体验质量、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
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传承——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对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遗保护工作中,基层地区工作是重点和难点。基于该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经历,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传承进行简单阐述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溯源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如下定义:被各社区、群体
-
南京绒花的现代设计创新研究 2020-06-01
南京绒花是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以装饰品形式出现,用于礼仪事项、民俗节事以及日常生活中。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梳理南京绒花的发展过程、款式及设计、制作工艺,并通过当代设计及审美语境,从设计方法着手,将传统元素活化,为传承并弘扬非遗文化提供可参考依据。
-
绒花:永远绽放的非遗珍萃 2020-06-01
《延禧攻略》这部清宫剧的热播,让“绒花”这个鲜为人知的非遗手艺火了一把。剧里嫔妃头.上所簪的精美饰物叫做绒花,来自南京,是中国非遗的珍萃。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南京绒花”的发展现状与保护复兴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很多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如今都面临传承困难。由于缺乏传承人、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南京绒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南京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南京绒花在200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探究南京绒花的历史轨迹,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出发点,传承并弘扬非遗文化。
-
基于南京非遗文化的家居产品开发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木雕刻及金陵竹刻为对象,针对这两种非遗文化在家居上的应用,从制作材料、文化传承、实用性以及开发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传统家居设计提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建议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