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8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88)

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非遗手工艺的当代创新转化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视觉基因和审美意境。非遗来源于日常生活,更应当回归于当代生活。如何帮助非遗手工艺重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近年来引起多方关注的问题。新物种:非遗手工艺是一个生命体非遗手工艺在唐宋时期是国家核心的文化生产力之一,丝绸、瓷器、金银饰品等大量出口国外,建筑和字画影响了整个亚洲。当时供宫廷使用的非遗手工艺器物就是今天所谓的"高级定制",极尽华贵精美。而民间使用的手工艺生活器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的智慧和地域审美特征,经过时间的考验被保留下

  • 他们是怎样从低谷中走出来的——万载经济超常规发展探源 2021-08-26

    他们是怎样从低谷中走出来的——万载经济超常规发展探源

  • 花炮搭桥 互利共赢 共同谱写两岸合作发展新篇章 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金文存先生在首届海峡两岸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2021-08-26

    花炮搭桥 互利共赢 共同谱写两岸合作发展新篇章 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金文存先生在首届海峡两岸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 万载“开口傩”的文化渊源和现代发展* 2021-08-26

    万载“开口傩”的文化渊源和现代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南靖州雕花蜜饯探析——以雕花蜜饯非遗传承人冯永枚作品为例 2020-06-01

    靖州雕花蜜饯是湘西南一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蜜饯一般以青柚为基材,以柳叶刀为雕花的主要工具,经过六道制作工序,最后暴晒晾干后才可贮存。冯永枚是靖州雕花非遗传人的代表,她的雕花作品具有繁复求变、均衡适合,造型逼真、纹饰精细,形神兼备、寓意深远的艺术特征。这些特点使得冯永枚的雕花蜜饯作品在女红艺术当中有别于他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简论如何做好非遗项目的可持续传承发展——以中堂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龙舟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重点是可持续传承发展,一是选拔好非遗项目传承人关系到可持续传承发展;二是制定有效具体的保护非遗项目方法和措施关系到可持续发展;三是非遗保护与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都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简析三个非遗保护方法和措施关系到可持续传承发展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 湖南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整理 2020-06-01

    [研究意义]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但对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计和分析不够完善,导致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实施难以开展,研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是提高非遗保护水平的重要路径。[研究方法]文章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4批省级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研究对象,通过素材收集、归纳整理、数据分析、图文展示,系统分析湖南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特征与地域分布状况。[研究结果与结论]整理发现:湖南省省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少,占省级总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比8%,主要分为纺织、印染、刺绣、服饰四类;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地域性整体呈现出以湘西为主的非遗产集聚中心向其他地区非均衡式分散的演化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空间和时间分布产生影响;非遗的保护与升级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文化的协调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 以四川为例的文化生态视角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核心纽带,是记录民族发展历史的核心符号。然而,伴随各民族经济文化以及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以及传承存在极大的问题。本文以文化生态为研究视角,以四川夹江手工造纸为例,探讨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