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8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88)

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两创”视域下徐州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思考 2020-06-01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也为我们开展"非遗文化基因"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非遗精神文脉"的当代表达方式指明了方向。苏鲁豫皖交融地的徐州地区,自古为文化交融和创新区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众多,背后集合着区域文脉和技术精髓,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南方的细腻,集功能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体现当地民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认同。本文在"两创"背景下,以徐州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点,提出以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为引导,以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为依托,以市场有效运作为抓手,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遵照市场规律运作,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互促路径,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对其他城市文化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季海波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主体内容.提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水平,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经过三轮评选,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联合举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于1月13日揭晓,我省推荐的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制主任季海波入选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东阳木雕国家级侔遗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获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 2020-06-01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庞大,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在全省对文博事业、非遗保护日益重视的环境背景下“,非遗+博物馆”的模式优势凸显,应利用好非遗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文化展示平台,让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贴近大众,进而盘活主题博物馆现有存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

  • 非遗技艺:从“高阁”走向亲民 2020-06-01

    苏作红木家具制作技艺,是我国首批列入名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每提及苏作红木家具,人们固有印象往往是“古董”“烧钱”,“曲高和寡、难接地气”制约这一技艺的继承发展。面对难题,江苏苏作红木非遗匠人,促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助苏作红木走下“高阁”。

  •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我国的古城镇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众多珍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也被保存下来,古城镇是中华民族先辈们精神家园最直接的物证,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古城镇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先辈们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是就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 发展中的樟树市药业 2021-08-26

    发展中的樟树市药业

  • 第八届“田汉戏剧奖”评奖揭晓 2021-08-26

    第八届“田汉戏剧奖”评奖揭晓

  • 万载"三推三助"加速烟花爆竹产业升级换代 2021-08-26

    万载"三推三助"加速烟花爆竹产业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