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8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88)

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非遗的经济发展研究——以广绣为例 2020-06-01

    广绣作为广府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反映了岭南人民各时段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但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广绣由曾经的皇室贡品到如今无人问津。因此,如何保护与传承广绣刻不容缓。文章基于现代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对广绣的发展进程进行解读,并基于非遗的传承视角提出兼具文化和创意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出海战略思考。

  • 你中有我 相融相生:浅谈新时代非遗传承与传播 2020-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项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向纵深发展,对传承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非遗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白族大本曲(以下简称"大本曲")是流传于白族民间的一种特有的说唱艺术,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大本曲仍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生活之中。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大本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大本曲的发展正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和群众基础日渐衰落等种种困境。曲本、手稿、证书、道具、照片、音频和视频等档案材料能够原真地记录大本曲文化遗产,因此建档保护是大本曲非

  • 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活态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笔者以建造醴陵首座公共开放式现代高效无烟柴烧窑为原点,将产、学、研、游、国际陶瓷艺术文化交流等资源整合,集群化发展,形成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活态保护"链,并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非遗现代生存空间的构建和非遗的现代产业化途径等3个方面落地提出建议。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 ——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 2020-06-01

    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于2018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该遗产项目的申报材料经审查机构推荐,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认定为申报范例。文章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代表作名录的宗旨,围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联系"说明"藏医药浴法"申报材料编制工作的基本定位;进而参照委员会决定和审查机构推荐意见对该遗产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的关键评价,讨论申遗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对接,兼议中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实践。

  •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 2020-06-01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传承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时代更替与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文化性以及民俗性等特点生发出疏离日常生活、与现代社会脱节、分布区域零散等隐性问题,使其陷入社会认知度不容乐观、能动性降低与继承人青黄不接等发展困境。

  • 边走边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是一座地域的文化传承。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与产业化发展路径,凸显出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已成当务之急。非遗究竟在何处?它是珠江、辽河的水,是滚烫的老黄酒,是余音绕梁的粤韵清音。非遗不是静态的目录,它是活生生可看可听可见可闻的动态生命,它藏在广东永庆坊里

  • 南京博物院2017年度举办两场学术沙龙活动 2020-06-01

    为进一步提升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的学术水平,巩固南博的学术地位,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南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度南博开展了两场学术沙龙活动。沙龙由南博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主办,学委会与各部门联合举办。2017年12月10日,南博民族民俗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非遗所”)与学委会共同举办了“非遗展示与保护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