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8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88)

共检索到 388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权利维度辨析:以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民俗的诉求为例 2020-06-01

    国际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的形成有着若干源头,其中包括目的论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对本国民俗进行保护的诉求。这一诉求既有"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构建民族国家认同的因素,也有保护遗产持有社区的文化与经济权益的现实背景,还有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层面遗产保护话语权的维度。以劳里·航柯为代表的民俗学者则为"非遗"保护理念与实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持。《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是国际层面相关讨论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今天"非遗"保护中的社区参与原则和保护社区各项权益提供了伦理参照。

  • 纺织非遗将赴云南织就"诗与远方"!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结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指导方针,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融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7月3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咏园举行

  • 上海世久非遗保护基金会与日本笹川平和财团签约 共同推进非遗保护与传统工艺复兴 2020-06-01

    2019年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时刻。今年6月,两国领导人在大阪峰会期间成功会晤,并达成十点重要共识,其中一条即是“中日两国应当推进更为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在中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的指引下,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一家文化类公益基金组织,“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与日本“笹川和平财团”于2019年11月8日在日本东京笹川和平财团总部隆重举行签约仪式,致力共同推进双边非遗保护及传统工艺复兴。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活的记忆”,其丰富、独特、稀缺和唯一的特质通常以文化符号形式存在并形成文化资源,准公共品性质使其具备一定转化为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潜力。近几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化资源不断被企业或组织产业化开发,当作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武器。广西借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之风,大力推进非遗产业化开发项目,给文化市场创造了活力,也给广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 “妈妈制造”助力非遗技艺走向山外大舞台 2020-06-01

    “妈妈制造”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一个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项目,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妈妈”这个称呼非常亲切,而参与制作这些非遗手工艺的老阿妈们也都是妈妈

  • 边发吉赴浙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习考察 2020-06-01

    5月28日至31日,省政协副主席边发吉带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赴浙江省学习考察。边发吉一行先后考察了杭州富义仓、拱墅区桥西历史街区、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馆等地,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带、文化生态区、非遗传承普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情况,并与当地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

  • 缠闭门 2020-06-01

    缠闭门为缠门、化门的合称,自清杨德三传至今已三百年历史。缠闭门有四大绝学:武术、易学、武医和丹道,易学又叫北斗星巽离易学。其武术、易学、骨伤科都被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响应政府对非遗的指示“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缠闭门传人还先后成立了广安市缠闭武术研究会和广安市北斗星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分别从事武术和易学的推广应用。

  • “非遗”保护,在摸索中前行 2020-06-01

    在对“非遗”保护方面,我国所做的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有些记忆甚至已经彻底消失却全然不被察觉。几年前的一场官司,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创作理念与现有法律“冲撞”的难题,当事人双方对“苏绣”技艺的知识产权概念的不同解读,引发了一次不小的“地震”。此案引起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方面的确面临着诸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法律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