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5 条数据
-
简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策略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需要关注到的内容,立足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传承培养,立足非遗保护提高综合发展的能力,也能提升国家文化的影响力、文化部门指出应该开展非遗保护的多样化探索,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多样化的非遗保护,在坚持保护为主与传统发展的保护原则,逐渐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传承人才是推动非遗保护的重要资源,通过传承人才的继承与保护提高非遗保护的综合能力,利于文化实力的有效提升。所以本文分析非遗传承人才保护的各项策略,以此提高非遗保护各项工作的实际效率。
-
保护与传承 我们在路上 2020-06-01
40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非遗清单中。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是珍贵的,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见证,它刻录着历史的足迹。任何事物都在经历着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或许它们正走在消亡的路上,因此保护就变得格外重要,我们可能阻止不了它最后的结局,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结局晚一点到来。
-
国家非遗高校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华佗五禽戏为例 2020-06-01
受多元文化和网络科技等因素的冲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华佗五禽戏高校推广情况的调查,准确地了解华佗五禽戏在高校的发展状况,发现高校推广非遗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找寻契合时代发展的保护与传承机制,为更好地促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寻访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主题实践教育纪实 2020-06-01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和国家级技能大师(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重点举措,荆州地方高职学院在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非遗大师技能的传承中既有贯彻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
小议宿州戏曲的现状以及保护 2020-06-01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指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为那一地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一方面,地方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地方戏曲又具有不同于其他非遗项目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
国家祀典类非遗的传承现状、问题与发展——以2018年陕西黄帝陵祭典为例 2020-06-01
作为国家祀典类非遗的重要代表,陕西黄帝陵祭典从祖先祭祀仪式演变为象征民族精神的现代公祭,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帝陵祭典拥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在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族群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非遗保护角度来说,其仍存在着项目管理机制不顺、社区参与不足等问题。本文建议理顺非遗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学术支持,尊重社区差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以改善民生和服务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将当代国家祀典类非遗改造成官民同庆、普天共庆的公共性仪式。
-
用行动诠释“非遗”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0月25日,以"发展文创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2019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民博会)在贵阳举行。近距离感受蜡染的精湛工艺,观察栩栩如生的黄平泥哨,聆听苗家姑娘叮铃作响的银饰,了解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化,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沟通
-
非遗传播与文化大国形象 2020-06-0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不仅包括印刻着历史轨迹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的DNA,它是历代先民在与自然、社会的相处中总结出的生产生活经验;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明确文化身份,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国力,塑造文化大国形象,向外推介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可通过传播中华非遗传统的文化形态,蕴含的民族精神,隐含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这些最能代表民族本质的事物去与其他国家进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进而塑造一个真实可感、令人赞赏并且能走进他人内心的文化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