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4 条数据
-
已有48位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捐赠了69件(套)作品 ——浙江筹建省级非遗馆 让“非遗珍珠”重放光华 2020-06-01
浙江大地人文荟萃,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的瑰宝:蚕桑丝织技艺、龙泉青瓷、浙派古琴……目前浙江共有10个人类非遗项目、21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886个省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各省之首,它们构筑起一座璀璨夺目的文化宝库。9月底,在第十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这座文化宝库掀起盖头的一角,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作为博览会的一部分,"天工巧作——浙江非遗馆捐赠作品精品展"展出的都是浙江非遗大师们的精品力作,引来不少关注。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非遗传承人(二)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徐艳丰秸秆扎刻徐艳丰,1952年8月生于河北永清,高粱秸秆扎刻民间工艺开创者,中国扎刻艺术大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的扎刻艺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构成学的典范”“中国一绝”。
-
从《哈氏风筝 风筝世家哈亦琦口述史》看中国非遗保护 2020-06-01
本书为"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之一,选定的采访对象是德艺双馨的民间艺术大师哈亦琦。哈亦琦是北京"风筝哈"第四代传人,从艺至今已三十余年。哈亦琦继承了"哈氏风筝"传统制作工艺的全部精华,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赋予了"哈氏风筝"新的活力。通过讲述风筝历史、哈氏家族、风筝制作、哈氏风筝的特点以及哈亦琦风筝制作中的创新与体会,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努力方向廓清,利于非遗保护更进一步的探索。
-
谁持彩练当空舞访钧瓷大师刘红生 2020-06-01
初识刘红生,觉得他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像一个中学教师。谈起钧瓷,又觉得他博古通今、满腹珠玑,更像一个大学教授。刘红生,中国陶瓷工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钧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特聘研究生导师,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
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人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2020-06-01
随我国经济全方位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也开始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发展中正面临一些困境。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非遗传承人数量不足、非遗技能的传承发展系统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困难重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识、技术和规划,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质量,文章在分析当前非遗传承人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人培养策略,旨在为我国非遗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
成都市刘江竹编技能大师工作室 ——“以竹作画”技艺精湛 “刘氏竹编”独树一帜 2020-06-01
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竹编是成都重要城市名片之一。成都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竹工艺大师刘嘉峰先生主持创立,其传承人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江。多年来,刘嘉峰之子刘江致力于继承和发扬非遗文化,将传统竹编技术与时尚现代生活结合,不但研究开发生产出了大批新款竹编工艺品,还多次进入学校、社区进行竹
-
致敬传统文化 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民族非遗传承人(一)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说,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
-
“新时代”非遗大师联袂打造“新文创”精品——“辉煌中国尊”走进“一带一路”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新时代非遗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助力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波助澜。进入伟大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出精品。近日,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并为新时代献礼而倾心打造的文创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