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9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木版年画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年画的传承面临人亡艺绝的濒危境遇。对非遗的传承不能停留在保存的层面上,非遗传承还应含有创新和发展的理念。要想使木版年画这个非遗项目持续传承下去,需要在其创新传承方面做文章。加大非遗的记忆论研究非常有必要。在非遗的记忆论研究方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超越记录与整理;重视传承主体。
-
非遗保护与传承视野中的高密扑灰年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我国有着广发的分布,其中的传统手工艺更是不胜枚举,山东的民间工艺制作品类繁多,高密扑灰年画就是较早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间技艺。研究高密扑灰年画制作工艺与当代发展对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
梁平木版年画的原生性与多元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梁平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国家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全国"非遗"项目保护中也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本文从梁平历史上形成文化遗产的背景因素即文化生态着手分析,认为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基因,并面向未来接纳新事物,需要系统设计、统筹兼顾、多元化的保护传承。
-
沉潜、塑造、认同与身份构建——“第五届京津冀非遗联展”策展工作手记 2020-06-01
如果说近年来非遗展览的主要话题是"走进现代生活",应当是没有争议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京津冀非遗联展",从2016年的"匠艺致美"到2019年的"寻匠务本",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本文由2019年展览中的一个独立展示单元的工作手记辑录而成,客观呈现了非遗保护单位在推动项目发展中的思考过程。
-
活态传承视域下的非遗产品开发* 2020-06-01
活态传承是当前最活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从创新的角度去解读非遗活态传承或者从活态传承的角度观照产品设计创新都非常适宜。保护与创新之间的失衡、地域文化与传统观念过度剥离、产品内涵的单向传递导致文化"代入感"的下降是当前非遗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坚守非遗定位和提升非遗活力两条原则出发,本文以夹角江年画为例提出保护技艺"原生态"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讲究良好形式与关注非物质性内涵并重、从单个非遗视角转向多元文化视角、从单向"诉说"转向双向"交流"的设计对策。
-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审美困境探析 2020-06-01
朱仙镇木版年画从色彩、构图与形象上都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但在现代技术发展及审美变迁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市场。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可见,由于时代审美风尚变迁和人们的审美心理改变,朱仙镇木版年画不再具有传统的情感寄托价值,年画背后所体现的"人—物"情感连接在现代社会遭遇断裂,这也使朱仙镇木版年画陷入当代审美困境。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当下的传承者也正积极寻求创新,力求走出当下的审美困境,使非遗文化重新焕发现代活力。
-
基于杨柳青年画掌上非遗交互平台设计 2020-06-01
杨柳青年画作为天津的代表性工艺美术之一,其本身有着一定的标志性、视觉观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所以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对杨柳青年画的美学元素再提取,搭建出杨柳青年画“掌上非遗”交互平台。该平台基于杨柳青年画本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技巧加以收集,让该平台拥有更全面立体的内容,更具有深度的交互性,也更加具有便利性。此外可以通过嵌入杨柳青年画元素,将传统的年画进行重构融入“掌上非遗”UI界面中,进一步让“掌上非遗”的UI界面设计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能够将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种手段向年轻人传播,培养民族自信。
-
目的论视角下佛山非遗文化外宣英译研究 ——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从非遗文化负载词与汉英语言差异两个角度探讨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英译策略和方法,可以看到,用目的论指导非遗外宣英译可以提高非遗外宣英译质量,即翻译时须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以提高译文可读性,实现非遗文化的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