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7 条数据
-
政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 2020-06-01
自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6年生效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框架内,开始出现谨慎利用非遗保护来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一直在审慎对待此问题。最初,委员会主要关注非遗保护中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后来,讨论发展为承认对非遗的经济利用可以对其可持续性、振兴以及相关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回顾历届委员会会议和《公约》缔约国大会会议的辩论,可以洞见有关该主题的讨论是如何发展的。在日本的遗产发展实践中,注重将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相结合并逐步修订了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根据修订后的法律,遗产政策的实施权力下放到地方行政部门,遗产保护行动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各地区和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①
-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保护 2020-06-0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非遗保护的基本初衷。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保护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对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市场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问题上的争议却从未间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进行有效保护,一方面应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优势,另一方面应加强政府在市场失灵时的"扶壮"作用。
-
“非遗”传承,政府不能缺位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从遭受冷遇到广受追捧,这一过程反映了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应墨守成规,而是应当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推进宣传教育、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以及加大经费投入等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职能。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保护法路径研究* 2020-06-01
从1970年开始,专家们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面的认识,开始采取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缩写"非遗")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研究体例上,全文主要有四部分组成:非遗的概述及其保护的意义、非遗的文化遗产经济保护法分析、非遗经济保护法的实现路径和总结。
-
传统音乐类非遗政府主导保护模式的改进研究 ——以无锡吴歌为例 2020-06-01
社区参与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力的必然要求,但在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中,政府基本处于主导地位,社区在保护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实现。实际上,以社区为主体的保护模式比单纯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模式更容易实现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研究以无锡地区的非遗项目吴歌为例,围绕"社区参与"这一概念,通过探讨政府和社区两大非遗保护的行动方在传承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总结现有问题,并从扩大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
基于政府职能视角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南溪号子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其所属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包含许多传统文化与习俗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在非遗文化保护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非遗文化保护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以南溪号子这一首批被纳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通过政府职能视角下探索其传承与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政府职能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如何提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水平。
-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中当地政府的作用 ——以九莲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一直是国家的重点文化项目,具有重大意义。地方政府隶属于国家,是公共权利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有能力采取一些其他力量所无法做到的措施来保护"非遗"。所以,当地政府在其保护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以九莲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一直是国家的重点文化项目,具有重大意义。地方政府隶属于国家,是公共权利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有能力采取一些其他力量所无法做到的措施来保护"非遗"。所以,当地政府在其保护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