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0)

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探析 2020-06-01

    本文主要探讨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平台、技术、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希望对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所裨益.

  • VR技术在非遗传播与传承中的运用——以潮州非遗为例 2020-06-01

    VR是21世纪一项重要的先进技术,是一种能够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将VR技术运用于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中,通过沉浸式虚拟现实或交互式虚拟现实给潮州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焕发潮州非遗新的生命魅力,重燃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兴趣。

  •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情境下世代传承的活的精神实践,保护非遗就是要增强非遗的生命力。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对非遗的抢救性保护、活态性封存和多媒体传播具有突出作用。但当前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存在忽视地方性,重存档、轻传播,重外在技术、轻文化内核的问题。数字化保护要融入互联网思维和媒介融合的理念,让非遗的传承人和拥有者都参与进来,加强非遗文化的多媒介传播和文化消费,让非遗融入到民众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非遗的数字化保护。

  •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国家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国在该方面的起步比较晚,如何在大数据的助力下对非物质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儿童美育数字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河南是非遗大省,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了解,普查保护不是目的,必须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信息化技术的革命也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儿童美育化传承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思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了更多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和互动方式的可能性,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儿童美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当下儿童美育教育理论内涵的深化与提升,而且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拯救作用。

  • 传统与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博物馆建设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的珍贵财富,我国极为重视对非遗的保护,逐渐出台多种政策和法律,推进数字化保护进程。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建设数字化非遗博物馆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数字化保护非遗的措施,最后提出了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策略

  • 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中国在2006年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并同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贯穿在人类社会历史历程当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社会和旅游价值,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变化而改变,并且在变化发展中孕育出了新的内涵和智慧,同时赋予了新的含义.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文明、智慧文明、生活文明的映照.但是,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变化,世界越来越变成地球村的情况众所周知.这种变化反而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非常巨大地冲击.本文旨在对新型媒体技术在非遗数字化展示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分析和探讨,为之提供一些参考.

  • 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保护项目初探 2020-06-01

    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传在连云港市周边地区数百年之久,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和[波扬]五个曲牌为主要腔调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演唱形式.2004年8月海州五大宫调被列为江苏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州五大宫调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保护项目是国家文化部首批3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据库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数字库建设起步于2012年,由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实施,经过3年的数字资料收集、编辑整理、著录数据内容、数据库试运行等过程,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为江苏唯一,使用便利,技术前瞻,效益显著,数据容量大,是国家非遗保护项目中传项目数字化保护的典范,对文化的数字化工程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