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0)

共检索到 140 条数据

  • 非遗侗锦织造技艺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0-06-01

    侗锦又称"诸葛锦",古称"轮织",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是中国"女织"文化的活化石,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濒危的生存现状于 2008 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数字化保护的现状入手,结合侗锦织造技艺,提出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完善对非遗侗锦基础性研究,让数字化技术真正融入非遗之中,成为它生命的一部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下去,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 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 2020-06-0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保障社会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复杂。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条科学发展道路,即通过新媒体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它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有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化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其创新发展途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在非遗的保护实践和理论研究上,涉及面较全。但是,研究并非尽善尽美,还有一些亟待厘清和需要反思的地方。基于此,本文从非遗的可沟通性、非遗的传承人制度、非遗开发、非遗的数字化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希冀加深非遗的理论认识和保护实践。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浅谈 2020-06-01

    数字化传播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非遗传播者应顺应趋势,利用互联网传播思维打造非遗文化的价值网络.

  • 非遗文化与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和经济价值。如何更好得保护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制作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使儿童从小就接触非遗的文化体验。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儿童类非遗交互产品也许会成为一条将非遗文化推广传承和儿童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新途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6-01

    不具备物质文化形态的遗产是我国优秀文化宝库的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正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探索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路径。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如何加大社会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如何以人才培育为导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入高职教育课堂,以及探索融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三个主题,借以引起全体社会成员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财富,它是古代人民生活所形成的文化沉淀,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结晶,同时也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破了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在数字化保护措施下最大化发挥文化产业的力量。

  • 美丽乡村视域下青阳农民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媒体的出现为安徽非遗之一的青阳农民画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在新时期,对青阳农民画的保护与传承是重要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着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的方向进行转化,同时可以对青阳农民画的传承与保护方式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