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5)

共检索到 45 条数据

  • 广西地区非遗天琴文化产业发展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目前广西的天琴文化已经被纳入到了区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名目中,当下相关政府机构和部门调动资源和力量来打造和丰富天琴文化,尤其是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俗音乐的进步也促进天琴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在发展和保护广西地区非遗天琴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天琴资源分散、人才缺失、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相应的发展资金等。这些问题都对广西地区非遗天琴文化的产业发展与保护产生了相对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发展和保护广西非遗天琴文化产业的相关策略,最终可以为保护和发展广西非遗天琴文化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华州面花的产业化发展策略初探 2020-06-01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资源,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其发展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以陕西省级非遗华州面花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分别从生产、销售、宣传、人才等方面对华州面花产业化发展提出可参考性的意见,以促进当地乡村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 “非遗”产业化发展及助力精准扶贫可行性探究 ——以贵州“牙舟陶”产业为例 2020-06-01

    基于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开发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从中央到地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遗余力地深入乡村展开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非遗传承与保护+特色经济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在理论上可以成为兼顾非遗保护和乡村扶贫的双赢模式.本文选取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的牙舟陶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发展文化产业实现"非遗"传承保护与乡村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建议.为非遗保护与乡村扶贫真正实现双赢提供有益的经验.

  •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在数字信息化时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应当积极寻求信息化的渠道和方法。基于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合理采用先进的科技,将数字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就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进行简要论述,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乡村振兴战略下非遗产业化的创新路径 ——以山东省东明粮画为例 2020-06-01

    乡村是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地。非遗产业化以乡村非遗为基础性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剖析东明粮画产业化的创新实践,提出乡村非遗产业化可以采用"乡村能人+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需要从重视非遗保护、培育乡村能人、夯实产业链基础、打造非遗品牌以及完善扶持政策五个方面入手进行路径创新。

  • 基于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江苏文化精准扶贫机制研究 2020-06-01

    本文对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机制进行分析。江苏非遗发展在项目和区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非遗产业化发展不均衡;同时,江苏扶贫成效显著,但是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的挑战仍然存在,文化扶贫重在扶志,对建立贫困人口脱贫信心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分析,非遗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具有较大的意义,构建"4+1"文化精准扶贫主体模式,提出比较扶贫项目、识别扶贫对象、保障产业建设和提升文化氛围四个层次构建江苏非遗文化扶贫机制的新路径。

  •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财富,它是古代人民生活所形成的文化沉淀,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结晶,同时也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破了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来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在数字化保护措施下最大化发挥文化产业的力量。

  • 浅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特征 2020-06-01

    非遗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支撑.当前还要充分的尊重非遗资源的地方性、稀缺性、差异性等特征,从"符号消费"的理念出发,最大限度的赋予非遗产品表征性和象征性,引导社会对非遗项目产品产生文化认同,采用生产性保护、创益性开发和现代化的利用方式,实现我国非遗元素与新型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