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8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81)

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基于GIS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 ——以江西省为例 2020-06-01

    为了解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更好地发展江西省文化旅游,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和76个县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遗产资源、聚落与景区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潜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个地区的潜力指数,最后基于Arc GIS对潜力等级进行可视化表达分析。结论表明:从宏观层面来讲,江西省非物质遗产旅游潜力集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以市区为高潜力中心向周边县域辐射;从微观层面来说,南昌市区、景德镇市区、九江市区、宜春市区、吉安市区、赣州市区、进贤县和婺源县的非遗旅游发展潜力最高,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 国家祀典类非遗的传承现状、问题与发展——以2018年陕西黄帝陵祭典为例 2020-06-01

    作为国家祀典类非遗的重要代表,陕西黄帝陵祭典从祖先祭祀仪式演变为象征民族精神的现代公祭,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帝陵祭典拥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在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促进族群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非遗保护角度来说,其仍存在着项目管理机制不顺、社区参与不足等问题。本文建议理顺非遗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学术支持,尊重社区差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以改善民生和服务群众文化生活为目的,将当代国家祀典类非遗改造成官民同庆、普天共庆的公共性仪式。

  • 国之盛·石之兴 综观雨花石收藏前景 2020-06-01

    南京雨花石晶莹剔透、五彩斑斓,小巧玲珑。被誉为掌中奇宝、石中皇后。它便于把玩,便于收藏,便于交流,便于展览,堪称画面宝石。雨花石不同于邮票与钱币,它的猎奇性很强,石中呈现出的画面没有一枚相同图案,故此备受人们青睐。它还是南京的一张靓丽名片,特别是2016年1月14日,“雨花石鉴赏习俗”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全国上千种观赏石中申遗成功的首个范例。

  •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豫章赣绣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2020-06-01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情况的宣传,致力于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应当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营销模式研究,最大限度地整合非遗资源,拓宽非遗传播渠道,让非遗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基于城镇化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因素研究 2020-06-01

    城镇化下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主要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观保护意识淡薄,城镇化环境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生存土壤,传承与保护投入有限。因此,在城镇化环境下通过整体性、生产性和记录性保护措施、通过非遗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博物馆收藏等措施,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维护民族文化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问题及对策 ——以寿州窑为例 2020-06-01

    为了进一步做好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按政策—资金—知识产权—标准—技术的顺序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州窑的数字化保护进行了一番梳理,结合近年来各地"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得失经验发现以下问题:政府指挥协调工作有待加强;资金筹措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标准化建设的缺失;技术手段选择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合理筹措使用资金;推进知识产权法规的完善,确保各方合法利益;建立合理高效的标准化体系;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手段。

  • 传承人:民族文化的脊梁 2020-06-01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讨论的问题,大概是这样两项吧。第一,我想谈谈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特点。第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文旅部领导提出的口号的理解。大家都知道,过去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说法。不仅没有这个说法,甚至非遗传承人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没有想得那么多,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谋生而展示自己的才艺,是自生自灭的。

  • 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2020-06-01

    在甘肃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将充分发挥"旅游+体育"产业的联动作用;积极探索甘肃当前体育非遗资源旅游化生存模式,旨在有效促进甘肃体育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推进甘肃省"旅游+体育"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