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81 条数据
-
论湘潭非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俨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如何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活化非遗文化产业并且使之与当前社会发展相结合,已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一大问题。本文以“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入探究和挖掘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促进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高校图书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与意义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大众长期以来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其中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与人文底蕴,更是推动我国文化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无法比拟的经营实力与优势资源,从非遗项目的传承到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自身重要的承载作用。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分析入手,结合高校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意义与优势认识,从而探究高校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具体策略。
-
活态传承视域下的非遗产品开发* 2020-06-01
活态传承是当前最活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从创新的角度去解读非遗活态传承或者从活态传承的角度观照产品设计创新都非常适宜。保护与创新之间的失衡、地域文化与传统观念过度剥离、产品内涵的单向传递导致文化"代入感"的下降是当前非遗产品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坚守非遗定位和提升非遗活力两条原则出发,本文以夹角江年画为例提出保护技艺"原生态"与新产品开发相结合、讲究良好形式与关注非物质性内涵并重、从单个非遗视角转向多元文化视角、从单向"诉说"转向双向"交流"的设计对策。
-
非遗项目“糖画”的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2020-06-01
糖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传承中华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但现今糖画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非遗文化产品受众面小、售卖地域受区域文化影响、宣传渠道少、人工成本高等。本文从糖画的现状出发,分析传统糖画营销策略的缺陷,对出现的相应问题提出改进方法,通过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来振兴糖画市场。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档案资源建设探析 2020-06-01
首先对比了中、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概念,梳理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了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以及对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制度及建档保护要求;最后分析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及相关建档工作,对我国非遗保护及档案建设有一定启发。
-
城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被正式引入中国的十几年,也恰好是中国城镇化建设急速推进的时期。城镇化让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城乡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也给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的关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调研和案例分析,从文化生态环境、社会意义、文化空间、传承群体和受众、精神内涵、产品生产链六个方面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和由此产生的保护困境,并从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汲取经验,以期为促进非遗保护与城镇化的良性发展提出积极建议。
-
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非遗传播与传承路径研究 ——以沁阳《神农传说》为例 2020-06-01
在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沁阳《神农传说》的传播与传承方式,效果不佳。文章基于对《神农传说》传播与传承意义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与传承沁阳《神农传说》,要运用纪录片、微课、MTV、广播剧、短视频、系列推送、主题直播等新媒体方式,唤起大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强化爱国意识,让《神农传说》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共同体*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适应人类非遗保护需要而兴起的。非遗学的独立,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自觉地案例研究,更要有系统地理论探索,而这一切都有赖非遗学科共同体来实现。非遗学科共同体是指基于明确学科归属和学科意识而建立的契约性共同体,是由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研究具有强烈、持续的责任感和学科指向的传承人、保护者和研究者组成的群体。当前,构建非遗学科共同体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在实践上既要坚持客观性、独立性原则,又要突出学科理念和学科体制上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