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基于生态文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探究 2020-06-01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非遗立法保护的目的在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保非遗立法保护制度化与规范化。因而,文章围绕非遗保护立法中的不足进行展开,提出了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策略。

  •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课程研究 2020-06-01

    在全球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认知与教育、传承与创新成了热点话题。该文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结合三期非遗剪纸传承人培训和一期非遗雕刻传承人培训的课程设置,通过分析传承人和研究生、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高校研究生、大学生双向培训课程,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和高校教育的互惠,阐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 中国布老虎艺术及乡村振兴 2020-06-01

    布老虎艺术主要存在于中国的北方,通过对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甘肃等五省布老虎艺术近8年时间的田野调查,我们获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布老虎这种流传千年以上的虎文化崇拜的文化活动一直没有中断,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八年来我们采访过的布老虎艺人大多还健在,但她们各自生存状况不同,非遗保护和传承有喜有忧。喜的是一些艺人已经通过农户加企业的方式将布老虎艺术发扬光大,并带动一方村民致富;忧的是一部分艺人一味创新,改变了当地布老虎的特点,模糊了非遗和创意产品的关系,一部分艺人因为找不到徒弟面临手艺失传的危机。

  • 数字化视角下东莞千角灯文化内涵与价值 2020-06-01

    千角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东莞千角灯有了全新的特色与文化内涵,因之也具有了更高的价值。本文对东莞千角灯文化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千角灯这种非遗文化形式,并推广和传播千角灯文化。

  • “非遗”在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以“八朝古都”开封为例 2020-06-01

    以“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宋文化特色突出。然而近几年开封市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还存在着“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少,木板年画等手艺也濒临失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聚焦于开封“非遗”发展文化旅游的劣势及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以期“非遗”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开封市整体旅游业竞争力。

  •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宁波泥金彩漆”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泥金彩漆是宁波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工艺"三金"(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之一,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泥金彩漆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可以看到它的雏形,在明清之际达到鼎盛,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泥金彩漆技艺逐渐淡出。目前仅宁波市还有传承此项传统手工艺,但与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泥金彩漆也面临着技艺失传、后继乏人、缺乏市场的局面。因此,对宁波泥金彩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并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视域阐述对这非遗文化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

  • 江苏省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基于文献、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针对江苏省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以及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保障经费相对不足、传承人的断层、大众保护意识相对淡薄、保护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保护和传承缺乏整体性规划等保护传承困境,提出传承保护策略:提升大众保护和传承意识,推动实现生产性方式保护,拓展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数字化保护方式,完善法规制度体系等。

  • 非遗保护视野下广钟的艺术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 2020-06-01

    广钟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广钟设计与制作工艺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但在非遗保护实践中却面临社会认知度不高、技艺传承人才流失等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广钟这类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建设经济和文化强国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