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旅游中的利用研究 2020-06-01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其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所在。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现存的“非遗 + 文旅”项目进行考察,并从博物馆、景区、民族村寨等地查找案例,归纳出“非遗 + 文旅”模式的优越性,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更能促使游客参与到非遗文化、技艺的体验中,扩大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
在互联网+ 模式下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在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文化已经淡出了百姓的生活,有更多的非遗项目已经消亡或流失。如何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让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并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展现非遗文化的形态魅力;如何在互联网+ 时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商业相融合,让非遗文化转化为线上产品,通过商业模式带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
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6-01
无锡传承着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把握市场需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本文分析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先天条件、目前问题,并为无锡非遗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苏州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正着力于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让非遗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发展,焕发生机与活力。通过文化旅游产业的带动与文化品牌的多渠道推广,苏州非遗产业化进程已获得初步发展,但由于项目传承人才缺乏,资源整合水平不齐等问题,苏州非遗产业化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本文基于以上分析,从推动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化产权意识以及提高文化产品创新性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对推动苏州非遗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
浅议“非遗”元素于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孕育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简称"非遗"元素;而这些"非遗"元素的出现是人们根据自身需要以及当时特定的环境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非遗"元素历经多年流传至今,发展成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将这些"非遗"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不仅能够增强产品的历史传承性,还能够更好的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使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
牛乐:发挥学校平台优势 促进非遗活态发展 2020-06-01
牛乐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咨询专家2015年起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由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发起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也是我国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后来的发展证明,研培计划的实施契合了《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
文化记忆视角下木版年画技艺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记忆,"非遗"归根结底保存和保护的是"技艺"与"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就是对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的传承和保护。凤翔木版年画从题材和色彩两个方面,呈现关中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传统文化记忆的承传,伴随木版年画的兴衰,遇到过障碍,出现过断裂,但新年画的问世却以现代文化记忆的方式做了相应补充。"非遗"的价值在为人类所利用的过程当中实现,这个过程也是文化记忆传承的过程。
-
湘中梅山民间棕编技艺的传承现状研究 2020-06-01
发脉于湘中地区的梅山棕编,不仅是汉族现存历史悠久的绝技之一,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湘中梅山民间棕编技艺的传承现状进行研究,既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梅山棕编技艺,又能借助多种应用载体达到推广和传播非遗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