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提升 ——以《一起传承吧》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遗文化缺席文化类电视节目体系的情况下,《一起传承吧》节目积极创新,将非遗文化与电视节目有机结合,在节目设计、内容题材和风格定位上迈出了大胆的一步。然而,节目在展现力、诠释力、传承力和吸引力等方面依然不足。新时代,优化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必须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代言形式和传承形式,更扎实地推进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的应用方向研究——基于传承与传播的关系辨析 2020-06-01

    建档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许多非遗建档实践在传承与传播概念上存在混淆。为了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引导建档有效地用于非遗传承与保护,本文对档案在音乐类非遗中的应用布局进行了梳理分类。面向音乐类非遗建档应用的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四个误区:1)将提高社会认知度视为非遗传承的途径;2)将档案利用环节理解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3)将主流化视为音乐类非遗建档的设计思路;4)将数字化视为集成音乐类非遗档案的风口。并针对上述误区,从音乐类非遗建档的价值定位、工作重点、设计思路和数字环境下的发展反思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云南德宏傣族泼水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 2020-06-01

    傣族泼水节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宝贵价值与长远意义。本文分析了德宏州傣族泼水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从宏观视角对傣族非遗状况展开全面且系统的介绍,并深入分析了傣族泼水节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同时,探讨了傣族非遗传承过程中存在问题,讨论了泼水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对加强对傣族非遗的保护意识和发展及传承泼水节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德宏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指导。

  • “非遗”元素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融合创新的技术路径研究 ——以韶关市乳源瑶族为例 2020-06-01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拥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传承和传播性、创新性、实用性、多元性、情感寄托性等鲜明特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长河中珍贵的宝藏,闪耀着文化精华的光芒。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存在设计理念缺乏创意和易被复制、缺乏技术、人才、资金支持等问题,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韶关市乳源瑶族"非遗"元素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融合的技术路径,涵盖了服装、首饰、装饰、文具等领域,借助校园文创产品这一新载体进行研发,瑶族"非遗"向现代生活应用转型,为其传承带来生机;同时呼吁更多传承者坚守手艺,保护与传承瑶族非遗文化。

  • 茶文化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探索 2020-06-01

    在整个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对内涵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推崇大大提升。而以具体的学科角度来理解和认知"非遗",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更重要的是有效传承。但是,如何才能有效构建该学科,这是值得我们深化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诸多诉求,从而探究茶文化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机制和实施理念。

  •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衍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2020-06-01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样式,面临消失的现实威胁。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护并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无形的非遗与有形的文化交流空间结合,融入"传承人+设计师"的模式以及用户体验。通过非遗文化交流空间的开发,带动非遗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提高非遗的群体认同感,这样的交流空间同时也能为非遗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灵感和思路,让其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活态传承。

  • 试论宗教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方式——以岷江上游羌族“释比”传承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古老生活方式的保留愈来愈为人所重视,很多少数民族宗教文化都被积极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虽然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却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传承方式。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大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状况举步维艰。笔者在赴岷江上游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羌族“释比”传承为例,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分析、讨论宗教性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固态传承”与“活态传承”相结合的解决思路。

  • 茶坑石雕刻技艺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将"非遗"人才培养融入职业教育,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特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茶坑石雕刻技艺为例,通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模式等多方面,探索"非遗"项目校园传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