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非遗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在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给予了较多的重视,将非遗文化主要来源于群众和生活,将其与群众文化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价值优势。文章结合非遗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体现,探讨两者的融合策略。

  • 黄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研究 2020-06-01

    黄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面临诸多困境,如非遗项目缺少关注、非遗产品自身优势不足、非遗传承人减少及非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应建立健全专有的传承机制,增强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丰富非遗项目与民众接触形式,着力培养新一代非遗文化传承人。

  • 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探讨 2020-06-01

    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工作,群众文化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是当代群众文化形式的一种体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能够有助于我国文化体系的健康发展。

  • 苏绣纹样在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2020-06-01

    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物质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境界。于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始出现。它作为时代新兴起的产业,与市面上功能性商品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文化创意产品用传统文化作为底蕴,不仅能增加产品本身的价值,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苏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为传统手工艺术,纹样生动逼真,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3]将现代文创与非遗苏绣进行结合,使产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更具有时代意义,并且可以充分地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审美眼光。

  • 苏北地区非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民族性、区域性、公益性、活态性等基本特征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遗留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苏北地区的非遗资源有着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们纳入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对于传承苏北传统文化、丰富老百姓的文艺生活、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苏北地区实际,分析了当前"非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苏北地区非遗资源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探析 2020-06-0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必要性愈加显现。目前,我国非遗在经济价值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经济规模过小、传承机制不完善、缺少消费者体验、缺乏贸易平台支撑、缺少特色品牌等问题。所以非遗应从发展规模经济、激发传承活力、搭建体验式销售平台、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大力研究,力图促进就业,使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并举,非遗保护和经济开发并行。

  •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传播策略——以扬州、南京、徐州、苏州为例 2020-06-01

    自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迄今为止国家已经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政府于2006年9月公布《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但是很多普通百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足,本文通过实地采访和微信平台推送相关非遗信息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论非遗语境下的数字文化空间——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数字文化馆为例 2020-06-01

    文化空间作为近来学界讨论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不断丰富的基本定义外,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的基本特点也在被不断地拓展和深入.在非遗的特定语境下,文化空间更多的是强调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多个相互关联的非遗本体的相互关联和密不可分.本文结合信息化社会下的文化传承方式,认为把非遗从单一传播保护向多元化传承、主动式创新转化,是目前非遗传承的首选方式;即采用数字化应用的手段,把非遗相关内容通过建立资源库等方式,创建新型数字文化空间,让非遗的文化空间场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自媒体最终实现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