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文化展示”中的传承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从现代意义的民俗学兴起之时,"俗"的关注超越"民",即使关注民众亦更多是群体意义而言,并未突出"传承的个体"。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对民间文艺改造中,关注到了"民间艺人",但其以"革命"为旨归;1949年以后对于民间艺人的重视在80年代民俗学迅猛发展中并未沿承。21世纪初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传承人"研究日渐兴盛。但传承人不再仅仅是学者视阈或地域文化的"自然"传承者,他们需要进入国家认定体系,在"文化展示"中作为文化承载者对其所传承文化进行"阐释""推广"。文章通过"敛巧饭"这一民俗类非遗项目和布洛陀史诗、盘瓠神话叙事等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论述,进一步探索在民俗类非遗项目中传承人的意义与仪式舞台化展演中的文化承载者"他者化"境遇,以及非遗传承人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文化多样性"、地方性知识之"情感阐释"等的影响。
-
试论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的核心 ——以侨乡江门市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非遗申报最终目的是保护好百年以上的非遗文化,本文就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面,进行求真务实分析,就如何抓住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申报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
浙江非遗一年间 2020-06-01
浙江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大力推进非遗事业发展。新世纪以来,非遗普查浙江模式、非遗名录浙江现象、非遗保护浙江经验、非遗利用浙江实践,不断成为全国瞩目的热点,美丽非遗在文化浙江建设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
衡水内画文化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2020-06-0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过五千年的传承与积淀,给现代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流传于后世。衡水内画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文化精髓,为了更好地进行弘扬与传承,近几年教育部推出了“非遗进校园”的模式,也推动了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本文就衡水内画非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融入德育实践活动的良好策略进行探讨。
-
王淼:在轮椅上奏响生命最强音 2020-06-01
他曾经是浙江非遗保护的领军人物——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笔者在浙江省文化厅见到了在轮椅上办公的王淼先生。他思路敏捷、记忆超强,谈笑风生,太让人诧异啦!这是2016年底在医院看到的那个王淼吗?当时他气管插着呼吸机,不能说话,与他交流得猜口型。未曾想,他居然又挺过来了。提到王淼,浙江文化界无人不晓,不仅因为他曾经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军人物,还因为他是一
-
文化非遗生态:大水之中的大鱼 2020-06-01
所谓"大水之中必有大鱼",文化非遗行业就是这样,不论是宏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来就是包罗万象的,我们无需自我设限。文化行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其的发展空间不会有天花板。但是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因此有必要给"文化非遗"这个概念进行诠释。2016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关文化创新行业
-
以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尝试通过戏曲、诗词、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物质根基:非遗校园传承1.让戏曲走进校园,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其
-
非遗保护不该“拔萝卜” 2020-06-01
非遗保护不该也不能“拔萝卜”,而是要去“种萝卜”。萝卜只有种下去,才能生生不息。2016年夏,我参加“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参观在四川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自驾考察,不仅体验到了德国马达的加速度,也感受到了国内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加速度!这次文化之旅的首日,我们考察了蜀锦蜀绣。在蜀锦博物馆的美妙空间中,有两位非遗大师现场讲授,活动的最后环节,由我来做“生活美学”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