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的审美意蕴与传承创新 2020-06-01
利用艺术学的专业优势对"非遗"进行开发利用,借助文化产业的传播推广,能够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本文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开发桦树皮传统技艺中可以发扬、利用的审美要素,并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期被广泛应用于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
-
刍议新时期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 2020-0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时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算是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领域.新时期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作为其中一个建设项目,其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当前我国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的实际发展而言,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建设工作应该逐渐去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大众的生活发展要求;去开展构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任务是大势所趋
-
新时期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思考 ——以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为例 2020-06-01
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对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引了方向。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发展。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任重道远,笔者通过研究思考对以往的非遗工作成果作以总结经验与规律提炼,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
贵州省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 2020-06-01
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传承良好、发展显著。现今为止,思南县有1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9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13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69项列入县级"非遗"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名。本文对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做简要思考和建议,盼能有效推动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
-
融入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创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是一种保护、传播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办法。本文通过分析柳州的非遗和文创产品现状,找出柳州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柳州非遗文创产品为新的设计思路,结合实践的设计案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法,探索符合当代人审美和需求的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的保护实践* 2020-06-0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实践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从初期的资源普查挖掘,到建立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直至现在基于非遗名录保护成果的利用转化,逐步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保护实践。中国非遗保护的指导方针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其中的“合理利用”契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章第三条“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的要求。本文以传统工艺为切入点,通过保护实践案例,从生产力与技艺传承、乡村技艺与生态传承、都市生活与工艺传承等三个维度,探讨非遗合理利用的途径及其社会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模式思考 ——以点翠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在我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由于时代、现实审美、实用性差距较大等原因,濒临灭绝的非遗资源不但很难获得真正的保护和生命延续,而且不能进行生产性自救.对非遗资源的不当开发和商品营销,更容易导致其边缘化、濒危化.在开发非遗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实现非遗资源的当代适应性?如何解决产业化困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本文从点翠这一制作技艺的生存现状出发,对非遗资源如何开发及保护进行深刻的思考,给予合理性意见.
-
传承人口述史文本的价值 2020-06-01
21世纪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运动使"非遗"传承人成为现代口述史研究中的新对象和新方向。传承人口述史综合了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口述实录文学等学科的学术范式和文本转化方式,因而它具有史料性、档案性和知识性的基本学术特征和价值特征。当下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仍处在采集、记录以及对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的摸索讨论阶段。因此,学界对传承人口述历史文本的主体性研究也应当及时跟进,而且应立足于传承人口述史的基本特征和学术价值取向,开展多元性和系统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