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本文以江苏大运河沿岸8个地级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大运河江苏段的非遗赋存状况,分析旅游开发模式,提出开发策略,为开发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提供借鉴
-
隆昌夏布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融合探究 2020-06-01
隆昌夏布在当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对丰富高校的地方课程教学资源库、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保护和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隆昌市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为切入点,围绕隆昌夏布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相关性、创新教学方法的融入、课程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分析、"非遗进课堂"对高校美术课程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意义四个方面展开探究,进一步挖掘隆昌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独特启蒙教育价值和艺术教育价值,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能力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能力。
-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传播调研 ——以古琴为例* 2020-06-01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研究、学术交流、宣传展示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古琴为例对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传播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对于非遗古琴保存与传播的最大优势在于馆藏资源和读者资源,最主要途径在于保存文档资料和保存音视频资料。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上述优势及途径,改进不足,积极推进非遗古琴的保存与传播。
-
浅论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开发 2020-06-0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动态决定着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农民的收入,而农业的种植技艺和生长加工工艺也将会成为我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特殊地区的特殊性农作物种植技术和传统手法,如广西北部湾的海水稻,淮安的稻田养蟹、盱眙龙虾等,都可称为地区性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由于对此方面的重视度不够,所以在保护与开发层面上仍有欠缺和不足。对此,该文就以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作为研究重点,通过以案例形式分析当前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农业非遗的有效开发,同时发挥其较高的作用与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播与传承。
-
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展示与运营策略探析——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 2020-06-01
在国家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为非遗保护工作和旅游行业创造了时代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非遗保护与传播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文旅融合下游客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如何发挥非遗馆的作用关系到游客的文化休闲质量,也关系到非遗保护与非遗致用生活的成效。本文以中国泥人博物馆为例,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场馆现状,并以三个维度剖析现状缘由,最后从游客参观和内容传播方式、展示理念和语境建构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性地思考。以期通过研究探寻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馆展示理念与运营优化路径。
-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分类问题研究 2020-06-01
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把南通地区125项非遗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个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一方面没有遵循教育部学科的分类方法,没有把艺术类项目归为一类;另一方面没有严格区分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与技术类,造成了一些项目存在学科层级上的交叉。因此,对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艺术类与非艺术类、艺术类与技术类的分类既需要有恰当的理论作为支撑,也不能违背国家学科分类的标准。
-
社群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传承的实证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明传承。金华地区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金华的非遗传承面临严重挑战,文章分析了金华非遗传承的现状及问题,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构建"互联网+"手段集聚社群,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进行商业化开发,希望能对其他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浅谈电影《百鸟朝凤》 2020-06-01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开始愈加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但目前非遗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唢呐艺术讲述了两代唢呐匠人的悲欢离合,在这部电影中也折射出非遗在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是现代人缺少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很少有年轻人来学习,使其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提不起兴趣,更对匠心精神没有深刻的理解,导致非遗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