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从文旅融合看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2020-06-01
文化与旅游,正如"诗与远方"一样,两者的有效融合,将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增长极。南通地处长三角,人文荟萃,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但传承与保护还处于浅层阶段。文旅融合背景下,梳理南通的非遗文化资源,以融合开发视角,因地制宜,提出互促建议。
-
非遗视角下蒙医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 2020-06-01
蒙医学作为蒙古民族原创性的医学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国内立法,都对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如何从非遗视角寻求蒙医药保护路径,该研究将从数据库、非遗名录、蒙医药传承人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
基于儿童意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有传统的表演艺术、民俗节庆活动、民间工艺技能等,这些形式都是经过了世世代代的传承所积淀下来的表现方式,代表的是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和祖先的智慧.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地区,都已经展开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运动,各地的教育机构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完全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未建立.究竟谁才是非遗保护的主导者和传承者,本文将基于儿童意识来进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分析,加强少年的对传统历史的认知,促进其成为历史的传承者.
-
非遗视角下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 2020-06-0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演变,当人类从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和情绪的原始社会到通过民间民族舞蹈来表现人类内心状态的现代社会,以非遗的视角去审视看待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它,民族民间舞蹈代表着各个民族的精华和民族文化灵魂,又包含着所处时代的时间烙印。该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下以云南省为例,结合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现状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分析并提出建议。
-
精准扶贫战略下湘西竹编品牌创建策略研究——以湘西保靖县比耳村“本顺竹艺合作社”为例 2020-06-01
湖南湘西竹编为省级非物质遗产,其中,保靖比耳镇“本顺竹艺合作社”为湘西竹编代表性的经营与文化传承组织。合作社经营者姚元飞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与传承竹编文化的信仰。在“精准扶贫”的战略下,保靖县各级管理部门引导合作社,注册“本顺”品牌,对接湘潭大学艺术学院进行协同创新。本文为学院与“本顺竹艺”扶贫对接合作的初期成果。望能推动合作社品牌化进程,并为湘西竹编非遗产品的品牌化提供前期示范性案例。
-
南京绒花的现代设计创新研究 2020-06-01
南京绒花是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以装饰品形式出现,用于礼仪事项、民俗节事以及日常生活中。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梳理南京绒花的发展过程、款式及设计、制作工艺,并通过当代设计及审美语境,从设计方法着手,将传统元素活化,为传承并弘扬非遗文化提供可参考依据。
-
突破与超越:记“‘ 巴渝文脉新撰’ ——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跨界艺术展” 2020-06-01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资助项目,"‘巴渝文脉新撰’——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跨界艺术展"于2019年3月13日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针对重庆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9位国际艺术家,以一种融合创新的非遗跨界设计的方式,创作呈现4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此次展览在策展思路、展览内容、展示陈列三个方面均取得了突破。
-
创新民族舞蹈校园传承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舞蹈有着独特的艺术美和表演美,各地区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特色,每一种民族舞蹈都代表了该民族的特色文化.近年,各地文化教育部门都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其中民族舞蹈是校园传承非遗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学校传承过程当中应注意不断创新,让广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到民族舞蹈的传承活动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也能实现民族舞蹈的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