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64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641)

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1

    本文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基本状态进行了描述,从人文环境、人口迁移、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别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布局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开发重点项目及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出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保护职责;优先保护濒危项目,重点开发优势项目;合理规划非遗的空间布局。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6-01

    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用Excel工具以及Arc GIS软件对湖南省97项国家级和37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揭示了影响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显示:项目在类型结构上主要以传统戏剧为主;从整体上看,分布形成了1个点状高密度集聚区、1个片状高密度集聚区、2个带状中等密度集聚区;从市域层面上看,14个地市非遗项目集聚特征明显,在数目、类型上分布不均衡;从时序空间分布格局看,呈现出以湘西、湘东等地为主的非遗集聚中心向各地区均匀分散的方向演化的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 新时代群文工作中的非遗表演艺术 2020-06-01

    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想到各种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和礼仪民俗,然而非遗的范畴远不尽此,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和节庆习俗等。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亟需我们共同保护其所赖以存续的生态环境,而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各文化馆、站,已经通过日常的群文工作,特别是表演艺术方面相关的比赛、创作表演、业余团队扶持等努力,挑起对非遗特别是具有表演方面的非遗项目的保护重任。非遗保护任重道远,非遗培育百年树人,非遗生态积水成渊,当今群众文化工作中表演艺术相关的非遗保护传承,需要正视,亟待重视。

  • 基于“非遗”活态传承的永丰农民画主题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基于乡村产业结构变更和乡村文化市场萎缩导致永丰农民画活态传承逐渐衰退的局面,在系统调查全国著名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的基础上,以永丰农民画主题旅游区的规划为案例,通过农民画创作空间、农民画展示体验、农民画衍生品开发等手段构建农民画主题乡村旅游综合体,将农民画艺术的保护和利用同乡村经济发展与人文体系建设相结合,探索了永丰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开发主题旅游来为无形的文化遗产创造有形的活态载体、挖掘文化遗产商业价值以及构建以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多功能产业链等非遗旅游开发的建议。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思考 ——以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为例 2020-06-01

    信息技术与内容的变化,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让世界上各个国家加强文化保护有了更有效手段。我国要注重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作用,为传统非遗文化项目提供有力保护,加快文化的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探索与分析,尤其是要注重引入数字化保护方法。本文首先简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出数字化保护措施的作用。

  • 基于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旅游虚拟体验产品与衍生品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工作,在目前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有许多诸如受众群体偏窄、传承收时空限制、大众关注度低和消费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非遗保护视角对其下产品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非遗旅游虚拟体验产品的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产品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020-06-01

    在当今大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呈现出一种尴尬的局面,保护与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校园是文化传承与学习的场所,大学生是学习文化的优秀群体,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新一代的继承者,校园非遗网络平台建设有利于区域非遗文化的传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实现非物质文化的文化再生即文化创新。

  • 创新性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现代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在保持"本真性"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因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典型案例探讨在现代传播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形式、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凸显"非遗+"等现代发展理念在创新驱动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