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41 条数据
-
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程阳八寨为例 2020-06-01
本文以广西程阳八寨为例,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概括性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四种模式,并结合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模式所需的保障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当地非遗的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
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延续保护研究 ——以云南省祥云县白龙潭傈僳族自然村为例 2020-06-01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并以口述、社会实践、歌舞等形式保留至今,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大一部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因此,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祥云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然而如何保护,如何正确认识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等困难,需要我们一一面对。融合发展,打造品牌,让非遗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开发中得到保护与传承。
-
浅析朱仙镇木版年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发展 2020-06-01
在当前非遗保护的背景下,以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厘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弄清朱仙镇年画的民间生存状况和发展现状,探讨并拟定出合理地保护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政策。
-
浅析中国结艺的传承与创新 ——以淮安地区为例 2020-06-01
中国结艺是一项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建议着重从保护传承人、引入"非遗+互联网"模式、与当代教育融合、举办多种宣传活动、创新编织形式等五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承、创新与发展。
-
微纪录片传播“非遗”的新方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的主要方式有口传心授、文字及印刷媒介、传统视听媒介、微纪录片。历经了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变化,最终在媒介融合的今天,“非遗”找到了进行大范围传播的新方式——微纪录片。
-
信息图形化、动态化设计在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信息图形化、动态化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影响极为广泛,而江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没有经过图形化、动态化的视觉再设计,不被现代的年轻人所接受。本文分析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信息进行图形化、动态化再设计,让人们更准确、更高效、更生动地获得江苏非遗的相关知识,从而对非遗起到极大的保护和传播作用。
-
以软陶为教学载体的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实践探索 2020-06-01
近年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引入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课堂变得越来越普遍。该文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堂的现状,借鉴美术教育理论,对以软陶为教学载体开展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以中山松苑中学为例,对以软陶为表现材质的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
文化自觉视角中传统工艺美术文创的思索 2020-06-0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个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各地鲜明特色的民族风俗和工艺技艺及工艺品种,其承载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生活面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工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与当下审美思维的距离感、技艺的失传、应用方式的单一性等,对此,国家通过相关性的举措对于传统工艺进行保护,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机制、多媒体的宣传等。在这一情境之下,高校针对这种现象也开展了多样的创新创业项目,将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开发制作出符合工艺特色又兼具现代潮流的产品,让大众耳目一新的同时,起到了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宣传的作用,呈现了一种民族文化自觉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之中,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了解、传承和保护,以及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为中国传统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本文将围绕传统工艺的类型特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去叙述自我在传统工艺的学习,开发文创产品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思考,并且结合文化自觉的视角对传统工艺技术与文化创意产品相融合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