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 条数据
-
基于境外游客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 2020-06-0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愈加得到重视。而旅游产业是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通过游客的参观和体验,可以激发非遗文化在市场中的活力,使其获得更加持续的发展能力。本文从境外游客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非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为非遗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开发的现状及问题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策略 ——以鄱阳非遗油漆艺术为例 2020-06-01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发展,逐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融合起来,这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重点关注内容。鄱阳漆艺作为我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脱胎漆艺技术闻名于江南各个地区,成为具有地域性的民俗艺术文化的象征。主要通过阐述鄱阳非遗油漆艺术概念以及价值,分析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策略。
-
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五大类型 2020-06-01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非遗相关实践活动已生成一定规模的游客需求,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的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大量案例实践的分类梳理,提出了当前非遗与旅游融合的5种主要类型并加以分析。
-
“非遗”视角下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活化研究 2020-06-01
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在实现"非遗"活化的同时,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生活方式变迁与全球文化趋同,人们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认同度下降,当前,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正面临着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规整、旅游品牌感知性较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生存环境出现破碎化等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在"非遗"视角下对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泰山石敢当文化资源的规整、汇聚地的建立、传承人的培育、民众认同感等方面提出旅游活化措施。
-
打造贵州旅游新名片:关于“古苗疆走廊”旅游开发的思考 2020-06-01
古苗疆走廊是一条重要的"活态"民族走廊,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及文化内涵,极具旅游开发意义。本文对"古苗疆走廊"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走廊沿线文化丰富多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族/族群频繁互动、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国际通道等特点,并进而提出进行整体品牌塑造、优先开发古驿站、对非遗产品精品化打造和品牌包装、申报世界遗产、重视走廊的文创产品开发等对"古苗疆走廊"进行旅游品牌塑造的开发导向及发展建议。
-
苏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20-06-01
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非遗+旅游产业"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享受非遗文化的新方法。本文以"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在梳理苏北地区可进入旅游产业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认真研究苏北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短板和不足,通过宏观、微观多重视角探讨苏北非遗资源与旅游产业资源融合的新思路、新对策和新举措,充分发挥非遗在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 2020-06-01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进行梳理可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遗旅游资源赋存、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非遗旅游开发价值评价、非遗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和非遗旅游原真性(真实性)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的特征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实践研究 ——以桂林师专广西非遗文化特色课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传承与高校教育融合是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推行的政策之一。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课程雷同、无文化内涵建设、无专业特色问题,高职院校要将广西非遗文化特色课程融入旅游管理课堂教育,从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条件、学习评价等方面设计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地方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开辟非遗文化传播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