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6)

共检索到 96 条数据

  • 漫谈江西采茶戏 2021-08-26

    漫谈江西采茶戏

  • 浅析万载“开口傩”音乐构成 2021-08-26

    浅析万载“开口傩”音乐构成

  • “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重申报"转为"重保护"阶段的"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面临着信息传播的"全媒体转向"和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这样的传媒生态。要在传统和现代、世俗与神圣、地方性与全球性、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等诸多对立统一的存续要素间获得更好的发展,"非遗后时代"像泰山东岳庙会这样的传统民俗必须顺应媒介化社会的现实语境,应和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全媒体转向"和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这一传媒生态,以提升社区参与度,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平台、传播形式等层面进行更为多元的整合传播。

  • 论传统戏剧类非遗保护的“标准”问题 ——以澳门粤剧为例* 2020-06-01

    澳门粤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保护,需要在充分发挥澳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11/2013号法律)宏观性"法规标准"能效的基础之上,另从澳门粤剧的"文化景观"民俗特征和"艺术存在"本体特征出发,制定相应的中观性"民俗标准"和微观性"本体标准"。只有三类"标准"形成合力,方能真正实现澳门粤剧以及以"澳门粤剧"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的整体性保护、活态性保护和生态性保护。

  • 非遗档案在文博场馆的保护与开发刍议 ——以南京市民俗(非遗)博物馆为例 2020-06-01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一张金名片,做好文化遗产档案,保留城市记忆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档案转化亟需社会各层面的合力.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该走在非遗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前列,以丰富的非遗档案产品向观众提供优质服务.

  • 民俗学视域下“平派”唢呐的考察与研究 2020-06-01

    本文从民俗学视角出发,在对平派唢呐的流布区域、艺术特征作梳理、辨析的同时,也对平派唢呐生存状态作了思考。平派唢呐之所以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不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出现了问题。以平派唢呐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如何适应新的文化空间、脱离因其赖以生存的民俗语境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困境,是"非遗"保护工作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 民俗与地方:基于佛山“行通济”民俗的原生态考索 2020-06-01

    行通济是佛山一项影响深远的岭南地方民俗,其民俗事象和仪式细节是中原文化习俗与佛山的地方习俗、信仰空间、经济和社会文化心理相融合的产物。这种"民俗与地方"的文化叠合,几乎是所有地方民俗所共同经历的成长故事。它提请我们在研究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充分注意非遗项目的地方化和文化叠合过程,自觉将非遗保护传承纳入地方文化建设之中。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述评 2020-06-0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便开始关注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①的保护和利用,且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的介绍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启示等方面。目前虽然著述颇丰、视角多元,但还存在概念使用混乱等问题。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得出的结论是:"非物质"与"无形"和"文化财"与"文化遗产"等概念存在细微差异,日本非遗的内涵与中国非遗并不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