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9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96)

共检索到 96 条数据

  •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初探 ——以非遗“洋蛇灯”为例 2020-06-01

    习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将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与幼儿游戏活动有机融合,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非遗"洋蛇灯"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素材,本文试从"抓住兴趣,了解洋蛇灯""巧妙设计,活化洋蛇灯""合理选材,多变洋蛇灯""精心组织,趣玩洋蛇灯""总结延伸,传承洋蛇灯"等方面入手,进行传统民俗活动"洋蛇灯"在幼儿园游戏中的传承实践与探索,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独特的"洋蛇灯"文化,以达到传承与创新的教育目的。

  • 这就是前童元宵行会 2020-06-01

    非遗小名片每年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宁海县前童镇都要举行元宵行会。前童元宵行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源于明代。大家鸣锣开道,铳声炮声震天,抬出鼓亭、抬阁,转起秋千,看大戏,赏花灯。非遗小贴士——前童元宵行会2014年12月,前童元宵行会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一张熠熠闪光的文化“金名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说 2020-06-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不断遭受着现代文明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迫在眉睫。在非遗语境下,人类学和民俗学者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有着详细的见解。鉴于它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方法,了解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有较好的意义。

  • “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和民俗学对“非遗”的研究和保护 2020-06-01

    在各个领域都飞速发展当今社会,文化建设和保护正处于重要历史阶段,随着对本民族文化的不断深入及挖掘开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观念开始被更多的被提出和重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独特脚印,承载着不同时期独特的印记,慢慢的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学者及民俗学者的关注.正因为它的独特性及文化研究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是刻不容缓的.人类学的四个特性对"非遗"的研究与保护无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实践"无疑是民俗学对其研究与保护的关键词.当然人类学与民俗学作为交叉学科,并不是只单单具有理论或者实践实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人类学与民俗学对待"非遗"研究及保护的重要武器.

  • 承传与转异:陕西陇县阎家庵血社火个案调研 2020-06-01

    陕西陇县的阎家庵血社火是全国此类民俗中唯一在夜晚以地台社火形式进行表演的民俗事象。从字面来看,“血”的物质性以及由其所产生的“血腥”视觉效果,是“血社火”概念之所以产生的核心要素,但是,阎家庵的血社火民俗在未经“改造”之前却并非是以“血”作为视觉装扮要素的,而且在其承传过程中,随着时代因素和非遗保护语境的更变,该民俗的内质细节和形式也发生了某些转异。本文基于民俗传承与转异的关系,对该案进行细微的民俗学窥视,借而探究当下时境中的民俗生态渐变的诸多要素,以期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性思路。

  • 生态美学语境下高密扑灰年画的民俗叙事与审美文化探析 2020-06-01

    从民俗与美学的角度探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扑灰年画,借由生态审美范式来分析民俗艺术审美形态,探究高密扑灰年画所蕴含的民俗叙事与审美价值,使得审美文化的"主体间性"得以在和谐的状态下实现,这也是生态美学"共生"理念的根本价值理想,正是从多元文化中求共生、求延承,有助于民俗学与美学融汇下非遗文化的兼容互补与传承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遗的保护,实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对内可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可以彰显文化自信心,提升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上树立文化强国形象。甘肃陇剧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级相关部门在加强陇剧保护、促进陇剧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阐述了戏剧类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陇剧传承与发展的具体策略展开了分析。

  • 数字媒体时代民俗类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分析 2020-06-01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尤其以手口相传的民间艺术为主要濒危对象。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借助各地民俗博物馆的兴起,通过藏品展示、民俗演艺等方式,让民间艺术重回人们的视线当中,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些民俗博物馆开始尝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数字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面的表现,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这几个方面对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