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30 条数据
-
少数民族博物馆“非遗”展览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是一个地区进行“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面对多样化与多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博物馆在展览模式、展览空间、感官体验、历时叙事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价值,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征,从博物馆展览模式的探索、主题展览的设定、策展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入手,辩证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少数民族博物馆展览的关系。
-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路径探析 2020-06-01
本文在对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了改善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发展工作有所裨益
-
右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及保护措施 2020-06-01
右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主要有民间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传统工艺、民俗节庆、游艺竞技等几大类型。当地对非遗保护主要采取了机制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活动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收藏记录性保护等措施。对该区域非遗类型保护举措进行研究,有利于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以使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健康发展。
-
湘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中民族音乐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 2020-06-01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大量的外资涌入我国,随着外资的引起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近些年来我国越加的发现传统文化的丢失,对我国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加强烈,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加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也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之一.民族音乐作为小学学科中的一课,是对我国传统非遗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发扬我国非遗物质文化的基础
-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实践探讨——以槐店文狮子为例 2020-06-01
槐店文狮子是流传于河南东部沈丘县槐店镇的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舞蹈.从2008年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有十一个年头.经过十余年的抢救性的保护,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数字化记录和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单位,从数据面板上来看,保护成效显著.但是时至今日,文狮舞这一少数民族非遗依然难逃传承人群体日益萎缩、文化受众锐减、传承生态崩坏的困境.非遗保护不能脱离文化的整体观,然而现行的文狮舞保护路径却让其偏离了非遗保护的初心,与设立非遗的初衷渐行渐远.
-
基于VR技术下的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研究数字化手段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数字化生存现状,引入并阐述虚拟现实技术概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特点,探索其在少数民族节日中应用的意义和途径,论证虚拟现实技术在整个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及应用潜力。
-
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非遗传承育人的策略探究 2020-06-01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教育平台.在民族地区非遗传承教育的政府战略下,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从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艺术创作、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全方位推动"侗寨·五娘"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实践,总结出了职业院校非遗现代传承育人的策略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 ——以贵州省雷山县上朗德村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状态的维持,强调一切文化遗产资源的转化发展需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其中符合传统文化传承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鉴于此,文章以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上朗德村为例,探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生产性保护的旅游开发传承现状,并从优化投融资环境、拓展市场规模、开发产品新形式、延伸非遗产业链方面,提出基于生产性保护的上朗德村非遗旅游开发传承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