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30 条数据
-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研究——以大连高校学生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文化产品在演出市场中呈现出繁盛的势头,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等。此类文化产品受众群体中,大学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消费者。本文阐述了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并以大连地区高校学生为受访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非遗表演艺术类文化产品的消费情况,客观描述、分析问题之后,思考并探讨培养青年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产品消费兴趣的有效途径。
-
非遗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建议 2020-06-01
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实施,已进入十五个年头,完成了采集的阶段性工作。随着2005年世界非遗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的成功申遗,到第十二届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惊艳亮相,"非遗"一词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大众的视野中慢慢从陌生转变为熟悉,并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以保护少数民族申遗项目为题的音乐学理论研究,也呈现出日趋活跃、成果丰硕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如同其他非遗项目一样,少数民族音乐在非遗的介入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抢救性保护,但同时在十余年的保护工作的进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展传承途径,强化保护内涵;2.拓宽多维视角,探索多层结构;3.问题的存在及解决的方法。本文围绕以上有关少数民族音乐非遗保护理论研究的状况进行展开。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探析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遗"是一个民族经历长久历史和社会变革后留存的文化印记,具有很高程度的社会属性,包括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特征以及宗教信仰等等.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少数民族的鄂温克民俗文化和桦树皮制作技艺.对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基本职责.本文阐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
中国非遗博览会 亮点纷呈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进入21世纪,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精神脉络的复兴与挖掘、传承与弘扬充满渴望。由是,承载着匠人匠心之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巧夺天工之技的非遗项目,历经千
-
高校音乐类“非遗”项目静态保护实践——以兰州城市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展馆为例 2020-06-01
当下,我国民族音乐在静态保护上虽然已经做得不错,特别是一些研究人员和民间组织已经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民族音乐曲谱、曲词、乐器等,对散落在民间的民族音乐资源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从而实现了民族音乐在静态上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也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尤其是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里的数字库建设和博物馆建设。甘肃有55个民
-
“非遗”进校园,传承有创新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更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中华“非遗”,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
弘扬民族文化瑰宝 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浅谈西双版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2020-06-01
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众多,各世居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西双版纳非遗文化包括了民族语言、民间文学及口述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具有边疆民族的地域特色与不可替代性的民族文化特质。从2005年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得到挖掘与保护,使西双版纳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据统计,西双版
-
告诉你什么是指尖上的传承,针线里的中国!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2020-06-01
在2018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经过前期筹备,由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将于6月4~9日在恭王府推出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