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3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30)

共检索到 230 条数据

  • 邂逅大美青海 2020-06-01

    对青海似乎上瘾了,自从去了第一次之后,又去了两次。青海从来都不缺大气磅礴的风景,草原、雪山、圣湖,随处都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青海居住着43个少数民族,多彩的文明带来的是最灵秀的手工艺术,藏族的唐卡、土族的刺绣、撒拉族的木雕,每一样都是遗世的珍宝。这一次,便以青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线索,感受青海壮丽的风光,丰富的人文,以及来自信仰的震撼。和我一起,邂逅大美青海!

  •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策略研究——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为例 2020-06-0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从此以后,我国就开始走上真正意义上的“非遗”的保护工作之路。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省份,拥有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然而与此同时贵州的“非遗”也濒临危险,面临着传承力量薄弱,高素质人才缺乏、运用媒体意识不足,创新“流于表面”以及资金来源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贵州“非遗”的保护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依靠互联网+业态,对其进行产品化,市场化,从而来保护我们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 文化产业园区环境下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发展研究 2020-06-01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民族手工艺类的非遗文化因其性质原因受众更广泛,在众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每一个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对国内许多已经被人们熟知的手工艺项目而言,柯尔克孜族刺绣尚有待被充分了解并挖掘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它的创作群体多来源于普通牧民,相关产业园多建立在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乡镇中。通过对新疆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乡及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产业园的调研,引发当代柯尔克孜族刺绣艺术文创产业发展的思考,探究其特殊背景下,生产性保护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 对非遗脱贫模式的探讨—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 2020-06-01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推进,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也逐渐深化,"非遗+脱贫"逐步成为十分重要的脱贫致富途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将"非遗脱贫"模式作为精准扶贫道路的新探索,将少数民族扶贫、减贫工作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资源的利用联系起来,利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资源摆脱贫困局面.文章主要对调研中所了解的秀山县非遗脱贫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总结其成功经验,以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地区借鉴经验,实现扶贫、减贫的目标,为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贡献.

  • 以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尝试通过戏曲、诗词、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物质根基:非遗校园传承1.让戏曲走进校园,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其

  • 姜慧: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0-06-01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这样说。虽然历史斗转星移,但无论是秦砖汉瓦、唐诗宋词,还是甲骨竹简、民居壁画,文化遗产作为先人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中华文化历史,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蕴藏着民族精神基因。根深方能叶茂,源远造就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齐鲁文化的‘根’与‘魂’,它们告诉人们齐鲁文化来时的方向,也必将照亮未来的去路。”山东省文化厅非遗

  • “新时代”非遗大师联袂打造“新文创”精品——“辉煌中国尊”走进“一带一路”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新时代非遗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助力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波助澜。进入伟大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出精品。近日,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并为新时代献礼而倾心打造的文创精品

  • 丰城岳家狮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 2021-08-26

    丰城岳家狮的社会特征与功能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