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

共检索到 28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吴手工艺为例 2020-06-01

    本文阐述了从“形”的活化到“神”的活化,经历“固化—消化—优化”过程,区别对待分层实施的活化传承内涵。指出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承担起将非遗精神融入设计教育,建设非遗传人培育基地的作用。

  • 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活化利用研究 ——以三明大田板凳龙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原始、最真实、最民族、最鲜活的遗产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通过活化的途径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最有效的保护。闽中三明大田的板凳龙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活化利用与保护,是本文研究与探索的重点。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视角,以剧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探讨非遗活化利用因素,为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 基于天津大运河沿线“非遗” 文化保护与活化设计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 ——以磨皮花鼓舞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协调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活化利用间的关系,可以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二者间的可持续循环。文章以磨皮村非遗磨皮花鼓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法,分析了磨皮花鼓舞的保护及旅游现状,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综合利用多种旅游资源、逐步形成成熟商业模式以及深度发掘非遗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化路径,以推动磨皮花鼓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活化利用 2020-06-01

    由于大运河沿线遗产数量和类型众多、文化资源庞杂而分散,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具有高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概念界定模糊、保护方式传统、文化内涵阐释不足、开发手段单一且层次偏低等问题,提出构建数字化保护体系、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深度挖掘非遗资源的精神内涵,并推动资源整合与创意转化等具体策略。

  • 浅谈非遗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融合 2020-06-01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本文重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活动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融合策略,进而提出在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去促进非遗的传承,以及利用非遗活化的方式去为群众文化活动创作更多的资源。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非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探究,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考察的依据。

  • 传统村落非遗活化路径探究 ——以“移穰龙灯舞”为例 2020-06-01

    以山西省非遗“移穰龙灯舞”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法,分析了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方案,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移穰龙灯舞”的可持续发展。

  • 历史文物建筑的活化开发利用探究_x000d_——以潮州广济桥活化展示实践为例 2020-06-01

    文物建筑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第一大类,这类建筑往往都是文物保护单位,在创新性展示上存在很大的限制.因此,多数文物建筑博物单位都给人刻板、单调的印象.如何使文物建筑博物单位活化起来,更大地发挥其在历史文化传播、人文精神传承以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作用,是摆在所有文博工作者和研究者面前的一道共同课题.潮州广济桥以古桥古建文物为平台,开辟潮州非遗展室,开展互动式、演示式、体验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将静态的古建筑与非遗展示、传承人演示,与游客的参与互动等要素结合起来,推动文旅结合,实现文物古建筑活化利用,不仅提升了古建筑的宣传教育效果,还促进了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也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将从这一活化实践为例出发,研究分析历史建筑文物如何在保护基础上更好的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提升文物建筑资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