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7 条数据
-
数字化视角下东莞千角灯文化内涵与价值 2020-06-01
千角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东莞千角灯有了全新的特色与文化内涵,因之也具有了更高的价值。本文对东莞千角灯文化在数字化时代下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千角灯这种非遗文化形式,并推广和传播千角灯文化。
-
关于东莞非遗茶山绸衣灯公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探索 2020-06-01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成为了世界性话题.中国政府意识到现代化进程中抢救与保护民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门面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东莞作为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同时又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东莞市政府对本土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十分重视.2007年东莞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掘抢救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土非遗项目,其中茶山绸衣灯公是东莞历史悠久的岭南特色的非遗项目之一.
-
浅论梁山灯戏的独特性 2020-06-01
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山灯戏入选其中,与川剧并列为重庆地区国家级"非遗"戏曲剧种。形成于四川省梁山县(今为重庆梁平区)的梁山灯戏,既不似京剧、豫剧、越剧等剧种具有广泛的普及度,也不像昆曲、梨园戏、新昌调腔等剧种具有"活化石"级价值,却能以重庆独立剧种成功入选第一批国
-
东莞茶山绸衣灯公研究 2020-06-01
东莞茶山的绸衣灯公是着绸缎衣服的民间泥塑手工艺品,源于宋末元初,兴盛于明清,式微于乱世,复苏于今。通过第一部分"茶山绸衣灯公的历史溯源",发现其明朝前"英雄化泥去,塑身佑子孙",明朝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第二部分"制作过程与题材种类",探析了绸衣灯公与茶山公仔的区别;第三部分"传承与文化认同实现路径",发现茶山绸衣灯公的传承"有心有骨";第四部分"文化价值",发现其蕴含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对茶山绸衣灯公这一项非遗文化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以期对这一"非遗"进行"抢救性"保护,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有所增益。
-
本土非遗“肥东洋蛇灯”在幼儿园教育传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通过教育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洋蛇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将结合市级立项课题《非遗"洋蛇灯"在中大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在对洋蛇灯教育价值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研究对洋蛇灯在幼儿园教育传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从家长、幼儿和幼儿园三个角度提出教育对策,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初探 ——以非遗“洋蛇灯”为例 2020-06-01
习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何将传统民俗活动表演形式与幼儿游戏活动有机融合,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非遗"洋蛇灯"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素材,本文试从"抓住兴趣,了解洋蛇灯""巧妙设计,活化洋蛇灯""合理选材,多变洋蛇灯""精心组织,趣玩洋蛇灯""总结延伸,传承洋蛇灯"等方面入手,进行传统民俗活动"洋蛇灯"在幼儿园游戏中的传承实践与探索,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独特的"洋蛇灯"文化,以达到传承与创新的教育目的。
-
民间信仰与区域认同:国家级非遗“五猖太平灯”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意蕴 2020-06-01
五猖太平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的主要灯种之一,历史悠久、寓意丰富,集民间歌舞杂耍、原始工艺、宗教信仰等原生态文化符号为一体,凝聚着当地百姓的集体记忆,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对"太平灯"的考察兼顾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视角,一方面通过"空间"描述,考索其历史源流,揭示其在"变"与"不变"中发生、发展的空间状态与区域结构;另一方面,廓明其演绎形式,以解密其中蕴含的多重文化内涵,依据仪式的普遍性辨识出其"偶像"与"真身",有益于探索传承和保护以"五猖太平灯"为代表的区域性、小众型非遗之路。
-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中当地政府的作用 ——以九莲灯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一直是国家的重点文化项目,具有重大意义。地方政府隶属于国家,是公共权利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有能力采取一些其他力量所无法做到的措施来保护"非遗"。所以,当地政府在其保护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