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从文旅融合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2020-06-01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大产业融合的优势资源。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丰富,山西省旅游业发展需要规划山西非遗旅游开发。在现代技术手段的推动下,将非遗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把非遗打造为融入生活的一种旅游资源。山西非遗旅游价值的释放还需在非遗活态化、数字化和品牌化上努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等职业学校传承的探索研究 2020-06-01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量传承人继续保护传承和发展,在职业教育中不断渗透和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把一些民间非遗项目贯穿到职业教育中,让广大职业教育学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承人。

  • 信息时代背景下河北音乐类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2020-06-01

    长期以来,河北省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活态传承,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一直是一个困扰非遗保护工作者的重大难题.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的涌现,则为推动民间音乐类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故而,文章将从依托网络新媒体来创新、推广音乐类非遗项目和创设参与性的音乐文化旅游项目来为非遗保护筹集资金这两个研究角度为切入点,来浅析信息时代创新发展河北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与措施,以期结合信息时代优势为河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展注入动力.

  • 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结晶,是具备高度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非遗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在民间的关注度正在减弱,甚至有些小项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也是政府决定将其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民间组织的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到了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来,本文对非遗项目的价值进行了阐述,结合笔者的工作环境,对民间组织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工作方面进行了研究.

  • 信息时代背景下河北音乐类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2020-06-01

    长期以来,河北省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实现活态传承,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静态转化为动态,一直是一个困扰非遗保护工作者的重大难题。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的涌现,则为推动民间音乐类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故而,文章将从依托网络新媒体来创新、推广音乐类非遗项目和创设参与性的音乐文化旅游项目来为非遗保护筹集资金这两个研究角度为切入点,来浅析信息时代创新发展河北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与措施,以期结合信息时代优势为河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开展注入动力。

  • 全媒体时代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与微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各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在后工业化时代,各国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提出了“非遗保护工作”这一策略。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下,政府大力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传统的知识和观念不断与新技术碰撞、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这种信息的碰撞中得到了再生产并广泛传播。

  • 扬州地方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优势及路径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有效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扬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分析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上所具有的地缘区位、学术专业及信息资源的优势,进而探讨地方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搭建学术平台、开展专业教学、打造产学研平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

  •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以福建省(市)级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目的/意义]旨在为推进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网上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福建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进策略。[结果/结论]提出明确社会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馆情,合理分工;克服非遗局限性,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制度与政策;联通读者,"活化"非遗等推进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