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2020-06-01
广西境内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是该地区宝贵的文化资产。截止到目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就达49项,这些项目文化内容覆盖面广,民族特色浓郁,其名称翻译有一定的难度,但鲜少有相关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非遗名称英译原则与方法的探讨,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研究及本地区非遗的对外传播。
-
高校视野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创产品研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在高校日常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大势所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阶段国内的非遗教学中的发展重点在于宣传和保护,从而忽略了非遗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经济价值,在教学中进行文化产品开发研究,将非遗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创有效进行融合创新,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更好的得到活态传承保护
-
论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2020-06-01
文化馆归属于县、市文化局管理,是县、市一级的文化事业单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探寻搜集、归纳整理、保护甚至传承都是文化馆应当担负起来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而又璀璨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产,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依旧要不遗余力加以保护。那么文化馆这一特殊单位的设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是怎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就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现状出发,探析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作用。
-
困境中“回归”:“非遗”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研究 2020-06-0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沉淀的历史结晶。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国家和各地区在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经验各具特色。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开发中面临政府主导力不够、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群众保护意识淡薄等现实挑战。基于“非遗”视角,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国家政策提高有力保障、重构传统文化空间以及培养科学正确的文化心态。
-
乡村振兴战略下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宁波作为国家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区之一,有着丰富的非遗旅游开发资源。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优缺点作探讨,可以为其它地方"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东莞经验” 2020-06-01
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广东省东莞市非遗厚积薄发,以传承弘扬为中心,在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非遗墟市、东莞非遗墟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等平台,并积极促进非遗项目现代化和产业化的转变,开始形成非遗工作的“东莞经验”。
-
基于生态翻译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技巧研究 2020-06-01
对外宣传翻译是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且实现文化重建的重要条件。本文立足于生态翻译视角,从译者中心、生态环境及生态翻译原则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翻译技巧,指出恰当的外宣翻译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实现非遗文化动态化生态平衡。
-
以“文化双创”助推非遗布老虎的活态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延续中华民族的文脉,是民族文化身份的符号。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双创),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布老虎的保护和传承恰逢其时,通过文化双创让这一宝贵的遗产以新的文化表达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激活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