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童玩瓯塑课程 地接海洋灵气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从课改的实际背景出发,以课程内容与课程模式为切入点,对瓯塑渔民画课程的开发进行探索研究,希望既能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重点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保护传承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

  • 巢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策 2020-06-01

    巢湖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发展,非遗旅游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巢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发建议与对策,以期在体验经济发展趋势下充分挖掘非遗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

  • 非遗与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2020-06-01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虽然有乡村建设政策支持,但是乡村文化建设依然跟不上脚步。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继承与发展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这些问题只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不能彻底解决,需要我们寻找新的方向。非遗与乡村建设相结合,不仅能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还能促进乡村的文化与经济建设。

  • 基于RMP分析的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审美和旅游价值。黄山市拥有数量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遗与旅游的结合能够促进黄山市非遗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RMP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分析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寻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和创新方向,以期实现非遗与旅游发展的双赢,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与保护。

  • 非遗视角下传统竹加工技艺在高校的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系民族文化的延续,高校作为人才、智力、科研等资源的集聚地,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创新、民间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功能.传统竹加工技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派生出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伴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包括竹加工技艺在内的诸多非遗项目都面临传承断代、与市场发展脱节等问题.因此基于高校资源优势研究传统竹加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其存续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弘扬中华文脉的必经之路,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在国家与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民族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实践,但是仍然存在分散化、条块化,碎片化等问题。而新时代博物馆作为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样存在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开展难、开展方式单一等问题。所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博物馆可从少数民族“非遗”的特点入手,就如何丰富对少数民族“非遗”的宣传办法和宣传方式是促进其整体性保护与宣传的合理方向。

  • 基于数字技术的非遗多元化传播研究 2020-06-01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探究国内外非遗数字化发展现状,梳理出现阶段国内非遗多元化传播应用在设计表现、技术制作、媒体传播结合上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当今如何基于数字技术有效利用多元化媒介,在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与弘扬。

  • 对宿迁市宿豫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所在地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给出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针对性策略,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