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汇通南北:丝绸之路陇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述论 ——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其生态保护研究报告 2020-06-01
陇南地处陕甘川毗邻区域,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化的交汇之处、南北丝绸之路交接的枢纽地带。绮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多民族合共生的民族民间文化是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最突出的特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陇南境内的氐、羌、汉、藏及其他各民族,在攻伐消长中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形成了多元的、多民族和合共生的文化景观。沿着陇南历史发展的轨迹,建立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机制,抢救性挖掘濒临消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廊道建设开发为线索,陕甘川三省通力合作,建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合作、大发展"的战略布局,发展文化旅游是陇南经济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对传承和弘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非遗"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性转变与创新发展,使其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此来提升山西非物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多样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道德哲学基础刍议 2020-06-01
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进一步的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道德哲学基础.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为:"非遗",从伦理文化开始展开论述,分析非遗的世界观.其次,进一步的分析有关于文化脉络自觉性的传承价值观,再次根据现有的价值探寻传承方法论.最后从文化有机生态域,探究其发展知识论.希望能够使非遗的传承,在其道德哲学基础下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解,转化以此实现其传承和发展
-
青海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现代社会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传承面临后继无人困境,完整保留传承人信息文献等档案对延续非遗项目生命具有重要作用。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拥有古老历史与美丽自然环境,孕育有灿烂的本土文化,探讨青海藏族非遗传承人建档保护问题,对于弘扬和传承地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媒介问题探析 ——以辽西为研究中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地区的"非遗"项目都在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得到广泛的传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辽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可观,其文化独特性更为突出。然而,许多宝贵遗产由于后继乏力而处于濒危状态。究其原因,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传统媒介进行传播,其传播力度和范围有限。从传播学的视阈管窥其症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媒介使用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文章从传播媒介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以辽西为中心的东北非遗的传播现状与问题,寻找更合适、有效的方式,以促进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冲破束缚,重焕光彩。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南京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濒危项目。本文研究了非遗文创的设计原则,并提出非遗文创需兼具造型与功能创新、打造品牌、传达内涵的特质,旨在通过非遗文创传承和弘扬南京非遗项目。
-
云南“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品的竞争愈发激烈。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旅游产品,打造集观赏、学习、参与体验等为一体的深度文化旅游产品将是云南旅游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云南非物质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深度开发"非遗"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
-
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华和智慧结晶,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旅游产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的现状,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统一关系,为旅游促进非遗的保护和利用协调统一,为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