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烟台艺术学校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校园传承 2020-06-01
烟台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为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后继有人,自2017年始,烟台艺校美术绘画专业开设多门非遗课程,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校园传承。通过认真调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先后将剪纸、绒绣纳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将泥塑、葫芦烙画纳入美术设计课程体系。聘请了剪纸非遗传承人李强、绒绣非遗传承人朱东德、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赵善臣、胶东彩塑传承人陈玉录为学校客座教授,建立以这些大师名字命名的4个名师工作室。学校还根据非遗课程教学实施的需要,投入10多万元不断添置相关教学设备
-
试析非遗视域下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推广和传承 2020-06-01
音乐是民族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中西方交流日益繁荣的当代,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推广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的课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入手,分析民族音乐在非遗语境下传承和推广工作的重点,希望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角度谈服务设计的价值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涉及众多物质资源、设备与人员之间的部署与安排,其中传承的内容是具有服务属性的非物质体验,其核心载体是传承人。服务设计的引入可以为传承人与用户创造共同价值,通过合理地整合相关资源,打通传承活动中"台前""幕后"的合作壁垒,为实现非遗的活化传承奠定基础。
-
现代传媒语境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安新县增庄邵氏高跷为例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之一的现代传媒,在近年来的"非遗"保护运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现代传媒凭借其诸多优势推动了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媒体强大的话语权和同化作用下,"非遗"事项也正遭受着来自外部的强势价值评判,以及媒介化过程中"标准化"和"去语境化"的困境.因此在"非遗"的媒介化保护进程中,现代传媒应充分尊重"非遗"传承人对其所持"非遗"事项的价值判断,并以此为依据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与"非遗"传承人以及政府、学界、商界等其他"非遗"保护主体的共同磋商之中,找到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保护、社区繁荣建设的共赢之路.
-
“非遗产业化”陷阱与对策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生产性保护”概念的流行,关于“非遗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日益兴盛,备受学界、商界、旅游界乃至政界关注。“非遗产业化”是当前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存在诸多待商榷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非 遗产业化”中存在的陷阱,谨慎行事,勿踏雷池,避免将保护性行为变成了破坏性举动
-
完善体制机制 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条例),共有17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1位列席代表发表了意见。委员和代表认为,条例充分吸收了一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非遗保护体制机制,更加突出了本市非遗保护特色;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广东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肇庆市端砚文化为例 2020-06-01
非遗文化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体验时代发展的今天,非遗文化与旅游发展需求都在发生看转变,更需要对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使非遗文化与现代人们的文化需求更好结合,促进非遗文化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端观文化作为广东肖肇庆市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肇庆市端观文化为例,借助“互联网+文旅IP”的模式,实现非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促进当地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以兰州青城水烟为例 2020-06-01
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普及,我们也越来越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值得我们去思考,在此之中,兰州青城水烟的工艺在2007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制作工艺与发展也值得我们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