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诠释的态势及效用分析 ——以贵阳市非遗数据库建设为例 2020-06-01

    在现今信息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媒体引领下的图像消费习惯日益显现,影像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用越来越直观、生动,如何有效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消费习惯和传播体系是时代需求。

  • 技能园丁的非遗文化之美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华珍 2020-06-01

    巧手,花绷、绣布和彩线,编制传奇。一针一世界,一绣一繁华,非遗之美跃然于绣品,集羌绣、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3项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获多个国际国内大奖,作品被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坦桑尼亚前总统费卡亚·基奎特、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等多国元首及博物馆收藏。让我们一同走进藏羌绣技能大师杨华珍非遗文化美奂绝伦的天地

  • 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在非遗教育中的传承与保护——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 2020-06-01

    刘正宏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教育化传承研究》一书,深入探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实施路径。该书致力于探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传承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人,提供理论甚至经验方面的借鉴。以数字化的形式传承保护壮族师公舞蹈文化,可充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同时可推动文化资源以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助于简化文化的加工和整理工作。

  • 苑利夫妇与他们的“非遗”保护前沿话题——评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 2020-06-01

    最近,苑利、顾军合著的论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他们自2006年至2016年这10年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主要成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本文集以五编的篇幅,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编《科学理念:“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重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问题。作者认为,弄清概念既是认识一般事物的逻辑起点,也是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逻辑起点。正如作

  • 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创新 ——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0-06-01

    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于7月3日在北京咏园举行。在已成功举办两届大会的基础上,本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进一步提升大会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逐步完善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各项作用与功能,进一步增强大会的权威性、专业性、学术性、公正性、可持续性。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为非遗文献找一个家 2020-06-01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坐落于杭州京杭大运河拱宸桥东侧,是全国首家非遗主题文献馆。文献馆内服务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总服务大厅、非遗展示序厅、非遗阅览区、非遗沙龙区、非遗书吧、非遗活态展示区、多功能报告厅和运河文献典藏室等多个服务区域。

  • 秉传承之志灌溉非遗之花以德育为旗传递文创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 2020-06-01

    全国第一家以"非遗文创"为核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的二级学院。全省范围内首个开设"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的二级学院。发起成立四川省首个文创职教联盟——四川省文创职教联盟;成立科研创新平台——四川省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获得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育成果二等奖,为学校首个获得省政府表彰的教育成果奖。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是全国第一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纺联”“首创”联姻做大非遗朋友圈 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系列活动开启 2020-06-01

    “要坚持用‘命运共同体’新视角看待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跨界融合,实现创新发展。”7月19日,在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指出,要构建和扩大纺织非遗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