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京津冀联手“寻匠务本” 2020-06-01
6月5日至9日,为迎接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袂主办的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天津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充分把握“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的年度主题,积极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年度口号与“寻匠务本”的活动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献上一场实践与理论互为支撑,广度与深度共同延展的盛宴
-
重庆市酉阳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效明显 2020-06-01
一是创品牌。编制完成乡村旅游规划20个,重点打造田园综合体25个、桃源人家10 000户,着力创建黑水、毛坝等乡村旅游示范乡镇5个。二是育文化。依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国家非遗项目3项、市级25项、县级198项,培育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48人,开发河湾山寨、石泉苗寨等特色村寨21个。三是兴产业。扶持
-
符合中国文化传承的逻辑和实际的“文化自愈机制” ——回应“非遗在中国”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和传承机制》是美国《西部民俗》2017年第2期“非遗在中国”专刊的前言(1),该文概述了张举文、周星、高丙中、萧放四位民俗学家对中国“非遗”的主要观点,认为中国的非遗保护运动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帮助中国人赢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给中国文化自愈机制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机会,占据主导地位的二元对立的革命思想似乎步入完结,传统思想
-
非遗,与互联网“联姻” 2020-06-01
眼下来看,在云传播、融媒体、网络直播、网络众筹、O2O销售、VR在线体验等加持下,“小而美”的非遗正成为网络世界里的“网红”。在2 0 1 7年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参观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普京总统拿着放大镜细细观赏木雕作品,看得相当入迷。习近平主席更是亲自为他讲解中国的非遗文化。事实上,目前,中国已有3 9个项目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在“互联网+”的时代,一
-
缠闭门 2020-06-01
缠闭门为缠门、化门的合称,自清杨德三传至今已三百年历史。缠闭门有四大绝学:武术、易学、武医和丹道,易学又叫北斗星巽离易学。其武术、易学、骨伤科都被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响应政府对非遗的指示“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缠闭门传人还先后成立了广安市缠闭武术研究会和广安市北斗星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分别从事武术和易学的推广应用。
-
以『匠心』刻木的艺人——段四兴 2020-06-01
剑川自古以木雕技艺精湛而著称,唐宋时期,剑川木雕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经典作品不断问世。剑川木雕艺人的足迹留遍祖国大江南北。1996年,剑川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7年底,剑川县共有各级木雕非遗传承人80人。得知省级非遗传承人段四兴名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便跟他约好时间,到剑川兴艺木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去采访他。
-
非遗视野下河南“官会响锣”的历史性研究 2020-06-01
官会响锣是流传在河南东部农村地区以“三眼枪”搭配锣进行表演的民俗活动,演变至今成为一种独具豫东风情的以手持锣为道具的汉族民间舞蹈,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立足非遗视角,跟随历史的脚步,挖掘官会响锣的形成渊源,梳理其发展历程,结合当下的发展现状展开思考,为更有效地保护并传承官会响锣这一非遗项目提供参考。
-
这里是南京style——记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白局社团 2020-06-01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我们有多远?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的同学们告诉你,"非遗"就在身边. 每周三的下午,十三中锁金分校的音乐教室里就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唱声,那是白局社团的同学们在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唱南京白局.南京白局诞生于600多年前的云锦织工坊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音乐教师乐康的组织带领下,白局社团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春秋.乐老师最早的学生之一夏天,现已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白局演员,是南京白局市级传承人.他每周都回到母校给现在的学生教唱,古老的白局在"锁中"的校园里一届又一届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