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第十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名录 2020-06-01

    01京剧(世界级非遗项目)。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从非遗到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研究的范式转换 2020-06-01

    1949年以来,节日研究大部分在断代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的"十大集成"是对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详细展现,本身就孕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在其中。"十大集成"在进行过程中,节日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公共话题,并且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越来越深的影响。但在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后,节日研究就处在了"非遗观念"和《意见》的双重约束下,之后中国传统节日研究何去何从,这成为一个问题。

  • 非遗进校园的实践与反思之考核管理刍议 2020-06-01

    笔者经过近3年的摸索,累积了部分关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非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的实操经验,本文拟对非遗制作技艺进入课堂教学的考核管理问题提供部分可参考建议。课程预期教学效果笔者与同事将面塑非遗项目引进课堂,不仅是简单地让学生观看传承人展示技艺,而是要结合学校和专业相应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

  • 漫游“非遗”,脑洞大开 2020-06-01

    截至2016年,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昆曲、古琴艺术、京剧,还有大家熟知的二十四节气,都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本期我们将带你遍览瑰丽珍玩,尝鲜休闲游戏,从中国传统延展到"一带一路",从"非遗"的工艺诠释到科学的密码解读,苏

  •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析 --以广州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为例 2020-06-01

    广州白云区的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近年来一直在成功举办,“舞火龙”已成为白云区独一无二的非遗民俗品牌与文化名片。2018年,白云区“舞火龙”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本文根据活动的新策划形式与策划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意在更好的探究活态传承形式在数字化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效果与方向。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之浅见 2020-06-01

    宁阳县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鲁文化中心,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至今,县域内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类共600余项。截至目前,共公布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49项,县级非遗项目88项。宁阳县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新形势下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存在的问题非遗保护工作方式比较被动,缺

  • 洋弟子拜师:“我在重庆学非遗” 2020-06-01

    我在重庆学非遗,邀请外国青年向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师学艺。从5月开始,巴南区陆续举办7个非遗项目(接龙吹打、接龙小观梆鼓舞、木洞山歌、姜家舞龙、重庆树叶制作技艺、明三娘面塑、鱼洞乱针绣)22节"非遗"课程。这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外国青年前来学艺,为此着迷。"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能够参加学非遗活动,我很幸运!"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是活动的首批参与者,她不仅在启动仪式现场学习了巴南非

  • 发挥高校优势 践行非遗保护 2020-06-01

    据统计,自2015年5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启动以来,截至2019年3月,全国各参与院校累计已举办各种研培班630期,培训学员26608人次。加上各省开展的延伸培训,研培计划共计覆盖非遗传承人群约9.5万人次。高校是研培计划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的主体,凭借其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地域优势等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研培计划之后,为提高传统工艺产